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对《晨起太行》创作的思考与体会

发布时间:2020-05-26 03:22
【摘要】:对于《晨起太行》的创作得益于数次进入太行山写生的体悟、对太行山主题山水画表现技法的学习以及对太行山的崇敬之情。太行山凭借其所独有的人文地理特质吸引了无数人来此考察创作,五代两宋以来以太行山为创作主题的山水画家对于画面表现的探索成就卓著,创作出了许多颇具感染力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表现技法为此次创作中的构图、笔墨、色彩等方面的营造提供了帮助。立足于传统,依托于当代。在构图方面,选取太行山王莽岭为描绘对象,借鉴传统及当代对于太行山主题山水画的构图程式,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进行构图;在笔墨上通过临摹各家来增强对笔墨的认识和实践的能力,笔法墨法相互交融,共同营造预期画面;在色彩的表达上借鉴贾又福先生“黑影强光”式的舞台效果,强化晨曦之光在画面中的地位;而意境的营造依托于对构图、笔墨、色彩的表现与刻画,从而能表达情感,物我交融。回顾此次对于太行山主题山水画创作的过程,寻找创作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和解决,从立意构图的欠缺、笔墨技法的不成熟以及画面意境的不足来谈,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的提高认识,以期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克服这些问题。
【图文】:

云台山,红石


青松红岩、石板民房组成的一幅美丽画卷,为天然的地理分界线,分割了黄土高原和华。虽然其大部分 1200 米以上的海拔逊色于块状山脉,陡崖峡谷溪流遍布,大起大落的个山体由于断块上升导致其基底褶皱较多,崖,水流冲刷过后更显陡峭,山崖之间缝隙峻地貌,也形成了颇为壮观的太行瀑布和大雄浑静穆相比,在浑厚中又有生动明艳;与行山在险峻中又有壮阔与磅礴;与黄山峰林山体的结合更具视觉冲击。另有红色石英砂,岩石造就了太行

荆浩,郭熙,绢本,太行山


以此著称的太行山精神传承至击战消灭日军,太行山民众积极奋战不屈不纪七十到九十年代,淳朴的太行山人民发挥和钎锤,在陡峭的山壁凿挖出了七条令人惊且充分显示了太行山人民的智慧和勇于开拓太行山这种结合自然奇特的风貌和人文无刻不在吸引着人们对它进行探索。无论自程中需要观察积累探索的素材,基于此,才更加有内涵的作品。二、前人对太行山题材山水画创在唐末,山水画逐渐成熟,,大批山水画得到关注。五代两宋时期的荆浩、关仝、李北方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立;太行山题材的当代山水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丽静;《锡崖沟》创作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帆;当代河南山水画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洪鹏;太行主题山水画创作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4 杜晓洁;地域文化与太行山水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钱竹林;贾又福山水画笔墨表现与意境营造[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鹏;浅析贾又福山水画风格的演变及其艺术特色[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曹英杰;太行山水画笔墨语言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81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81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0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