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绵竹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17 05:13
【摘要】:传统年画作为一种古老的雕版印刷产物,是世界上流传最久远的画种之一。中国的年画品类样式多彩,历史传承悠久,产地既多且繁,发行覆盖全国,是为影响最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她是在中国农业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诞生于市井民众之中,并随着时间不断流传的独特艺术形式,也是我国具有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随着新时代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现状愈发重视,如何更好的继承与发扬传统民间艺术,也成为了新一代文化工作者的思考与责任。深入发掘传统文化是历史给予我们的重任,同时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前进的重要助力。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当代文化形式的改变使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中国文化遭受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冲击,传统年画的光芒也逐渐暗淡。这样的命运,正是中国众多濒临灭绝的传统艺术的缩影,以绵竹木板年画为代表的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现代化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原本赖以依存的生活土壤,面临着被时代边缘化的危险。故而在保护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的推崇过往,而应当互通互融,在新时代新观念的条件下保护年画这一艺术题材,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充满活力。本文以多方位多角度的视野,对四川绵竹年画做了考察,深入分析了四川绵竹年画所面临的处境和传承现状,意图探讨四川绵竹年画的更好的传承发展途径。首先,本文阐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现状和目的;然后进而阐述了年画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情况,对于其传承的形式和内容作了考察。其次,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绵竹年画的主要内容形式和特征,然后阐述了其传承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绵竹年画传承与发展所应遵循的原则和对策建议。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深入为年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8.3
【图文】:

绵竹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赵公镇宅

绵竹,成都,主顾,谋生手段


图 1-1 赵公镇宅 图 1-2 张天师像代时,年画艺术已开始受到民众喜爱。吴自牧曾于《梦粱录·十盛景时写到:“岁旦在迩,店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财马、忯头马等,馈于主顾”。四川地区也有类似记载,《成都关于成都“十二月桃符市”的记载。经过宋代的发展,绵竹年画断丰富。及至明、清时期,绵竹乃至四川地区过年时张贴年画已惯。据资料记载,在鸦片战争以前的绵竹年画发展黄金时期,整坊如繁星遍地。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当时,制作年画成为绵竹人之一。更多的绵竹人选择成为年画艺人,得以创作更多更好的作画的市场不断拓展。然而在鸦片战争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特别频繁,民生凋敝,制作年画已不能作为绵竹人有效的谋生手段没落。幸而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大力鼓励和扶持民间艺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天开;;绵竹年画与女性文化[J];四川戏剧;2015年06期

2 谢媛;;浅析绵竹年画的民俗文化特色[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侯兵;;再谈“画中有戏 百看不腻”——绵竹年画与川剧艺术[J];四川戏剧;2013年01期

4 刘世茂;刘诚芳;;绵竹年画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与策略[J];特区经济;2012年10期

5 吴丹;;绵竹年画的传承与创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吴丹;;绵竹年画的创新与文化产业[J];装饰;2011年01期

7 肖丽;王安霞;;探求时代背景下绵竹年画的继承与发展之路[J];包装工程;2010年20期

8 马竞竞;;浅谈绵竹年画的风格特色及其保护发展[J];大舞台;2010年07期

9 李瑛;;绵竹年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10 贺巧娟;;浅述四川绵竹年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本文编号:2717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717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2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