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中老人形象的表现和创作实践
发布时间:2020-06-29 15:35
【摘要】:在中国工笔人物画史上老人的形象表现素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笔画上的老人形象的表现也越发丰富多样和深化,这就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材料和方法,如何切入工笔画老人形象表现的某个研究点,是本文研究的中心和核心点。本文内容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讲述传统工笔人物画中老人形象所包含的审美内涵及其发展的演变,其次分析平民、文人、帝王不同身份的老人形象的表现方式和特点;第二章论述当代优秀工笔人物画家笔下老年人物形象的不同表现风格,将不同风格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引鉴学习;第三章结合实际讲述笔者的创作实践。本文试图从古今老人形象表现方式及创作方法入手,分析传统对不同身份的老人形象是如何去表现的,当代优秀的人物画家又是如何在传达其思想寓意、运用精准的艺术语言表现人物的同时,将思想情感渗入其中的。笔者试图通过这样的梳理分析,为当下工笔人物画有关老人形象的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图文】:
人物形象是由创作者根据史料典籍或民间传说加入主观想象创作而成,人物造型特点以及情节设置均有一定程式化倾向,为表达人物高尚情操或是过人的才华,画面人物动作设计具有象征性,《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1.1.1)稽康挥弦弹琴、阮籍豪放饮酒、荣启期轻捂琴弦等,人物面部塑造个性化不显著,以斑白的胡须以及佝偻的身形暗示人物年龄。唐至五代,老人形象趋于饱满,人物比例准确,在前朝历代基础上加强了写实性的刻画,人物形象多角度塑造,设色艳丽,且有明显的差异性,但人物形象仍是象征性的符号。《韩熙载夜宴图》(图1.1.2 局部),由图对比可知,韩熙载在整个画卷里虽具有一定个性化的造型特征,但仍是由通过大小对比突出其的身份地位
老者形象表现风格上渐趋两个极致,即“写实手法”、“夸张手法”。“写实手法”对老人形象的表现方式主要是通过墨晕渐染出老人面部图1.1.2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本文编号:2734037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图文】:
人物形象是由创作者根据史料典籍或民间传说加入主观想象创作而成,人物造型特点以及情节设置均有一定程式化倾向,为表达人物高尚情操或是过人的才华,画面人物动作设计具有象征性,《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1.1.1)稽康挥弦弹琴、阮籍豪放饮酒、荣启期轻捂琴弦等,人物面部塑造个性化不显著,以斑白的胡须以及佝偻的身形暗示人物年龄。唐至五代,老人形象趋于饱满,人物比例准确,在前朝历代基础上加强了写实性的刻画,人物形象多角度塑造,设色艳丽,且有明显的差异性,但人物形象仍是象征性的符号。《韩熙载夜宴图》(图1.1.2 局部),由图对比可知,韩熙载在整个画卷里虽具有一定个性化的造型特征,但仍是由通过大小对比突出其的身份地位
老者形象表现风格上渐趋两个极致,即“写实手法”、“夸张手法”。“写实手法”对老人形象的表现方式主要是通过墨晕渐染出老人面部图1.1.2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唐勇力;中国画观[J];新美术;1995年02期
2 唐勇力;中国人物画创作之思考[J];新美术;1994年01期
本文编号:2734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73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