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中国传统绘画中“桥”的意象

发布时间:2020-10-16 23:59
   “桥”,作为传统中国绘画中的一个元素,以其特殊的含义,暗含了所在时代的哲学思想、文化观念、审美情趣和心理诉求,而成为丰富表现的内容。“桥”不仅能跨越障碍,满足人们交通的需要,还能满足人们享受环境美和艺术美的需求,凝聚着同乡共俗、文化品格和民族精神意识,以之为载体,构成了中国多姿多彩的“桥”的文化意象。“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特有的一个重要理论,即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言不尽意”的遗憾,明晰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成功地建构了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含蓄、凝练、朦胧的意境美。在本文中我试图通过对部分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分析,找寻这种古代互联象征与今天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关系,从而为自己创作打开思路。本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论文的引言,对研究意义基本问题的阐述,以及对研究内容、研究框架和框架方法的确定,作为本文论述的前提。第二部分为本文第一章,主要是从历史的层面论述桥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出桥起源、发展与衰落的大体脉络。第三部分为本文的第二章,这部分主要从传统中国绘画中桥元素的实例的分析,论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桥意象的演变。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第三章,工作与结论,探讨了桥意象在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发展趋势和今后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学位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2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的意义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框架
    4 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中国“桥”发展线索
    1 "桥"的概念
    2 人类造桥历史
    3 小结
第二章 中国传统绘画中“桥”意象的流变
    1 桥的意象
        1.1 “意象”
    2 中国传统绘画“桥”的意象流变
        2.1 画面组成部分
            2.1.1 唐代《明皇幸蜀图》中的皇家之桥
            2.1.2 五代《江行初雪图》中的野逸之桥
            2.1.3 宋代《清明上河图》中的市井之桥、《西湖争标图》、《千里江山图》中的皇家园林之桥
        2.2 接引心灵的纽带
            2.2.1 元代《汉苑图》中的皇家园林之桥 《葛稚川移居图》中的野逸之桥
            2.2.2 明代《溪桥策蹇图》《关山行旅图》中的野逸之桥《雨余春树图》中的园林之桥《桃源仙境图》中的园林之桥
            2.2.3 清代《渐江山水立轴》《秋山行旅图》野逸之桥《梁园飞雪图》中的皇家园林折廊桥
        2.3 小结
第三章 本文主要工作与结论
    1 本文主要工作与结论
    2 本文主要创新点
    3 今后的工作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卫霞;;浅析宋代风俗画兴盛的原因[J];美术大观;2009年12期

2 张晶;周晓琳;;试谈中国古代文学的桥意象[J];新学术;2009年01期

3 冯合国;儒道互补:进退之辨及其影响[J];理论月刊;2003年11期



本文编号:2843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43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f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