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顺造化,境由心生》釉上山水系列绘画创作
发布时间:2020-10-17 15:21
中国山水画不能称作风景画。笔墨是表达心灵的艺术,而不是用来记录自然的,自然之景往往需要艺术创作者进行提炼与升华,师造化却不泥于客观物象。选题中“随顺造化”点明了作品还是以自然山川作为创作对象,而“境由心生”则是中国画中“意”的理论范畴,没有过多的将西方绘画中体积和光影的意识带入创作中,而是通过传统中国画中“皴擦点染”的笔墨韵味体现一种点,线,面之间疏密,浓淡,干湿的绘画趣味。局部造型抽离自然造物,但画面整体又能直观的反映创作题材。同时,从宣纸到光滑的釉面,不是简单的创作载体的迁移,两种载体的质感,特性以及其对应的绘画材料都有着极大的区别。作为陶瓷绘画的工作者,应该有有一种从业自信,要认识到陶瓷的独特魅力,创作手法不能生搬硬套,要体会笔与瓷之间不一样的触感,大胆尝试不一样的釉上绘画材料及烧成效果。本次创作水料与油料的综合运用正是这样的一种尝试,单色水料做底,油料施色,两者叠加,互为补充,是一种有趣的绘瓷方式。底色与面料混用烧成后颜色饱和度及浓淡变化的窑变效果,正展现出瓷绘艺术非既定又耐人玩味的表现魅力。
【学位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212
【部分图文】:
2合到
17创作说明:中国有非常深厚丰富的传统,每个人只要从中找出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跟自己性格最接近的,把它消化,再加上自己的个性,慢慢的自然而然地融合起来就会形成一定自己的作风,一味的模仿不会让你了解自己,更不会发掘并表现出自己的不同。“师古人”是我们学习中国画的必经之路,但“师心不师迹”也早已成共识,不能只学外表形式,一个创造型的画家总在变,光临摹他的外表你是跟不上的。本次创作釉上绘画,首先,在光滑的瓷胎上,寻找陶瓷语言的可能性,它形成的笔触感,肌理感,色彩的流动是陶瓷本身的东西,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才能慢慢的驾驭这种材料。其次,我的绘画表现的是大山大水,但却不是随类赋彩也不是应物象形,而是借助自然存在的物象,把它提升到内心一种对自然的美好期待,绘画整体面貌还是山水题材,但局部造物却山非山,水非水。点线面的穿插力求自然轻松,希望通过画面向观赏者传达出一种酣畅的创作状态。图 33 尺寸:120*40cm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44967
【学位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212
【部分图文】:
2合到
17创作说明:中国有非常深厚丰富的传统,每个人只要从中找出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跟自己性格最接近的,把它消化,再加上自己的个性,慢慢的自然而然地融合起来就会形成一定自己的作风,一味的模仿不会让你了解自己,更不会发掘并表现出自己的不同。“师古人”是我们学习中国画的必经之路,但“师心不师迹”也早已成共识,不能只学外表形式,一个创造型的画家总在变,光临摹他的外表你是跟不上的。本次创作釉上绘画,首先,在光滑的瓷胎上,寻找陶瓷语言的可能性,它形成的笔触感,肌理感,色彩的流动是陶瓷本身的东西,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才能慢慢的驾驭这种材料。其次,我的绘画表现的是大山大水,但却不是随类赋彩也不是应物象形,而是借助自然存在的物象,把它提升到内心一种对自然的美好期待,绘画整体面貌还是山水题材,但局部造物却山非山,水非水。点线面的穿插力求自然轻松,希望通过画面向观赏者传达出一种酣畅的创作状态。图 33 尺寸:120*40cm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伟;《随顺造化,境由心生》釉上山水系列绘画创作[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44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44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