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比较视野下中国画的线造型
【学位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212
【部分图文】:
这些特点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如《女史箴图》(图 1、图2),作品的内容描绘了当时的女范事迹,主旨为描写当时妇女“应该”如何,拿到当今社会虽然已有女德说教之嫌,应当摒弃,但在画工方面惟妙惟肖,该图共绘制了十九名女性,身姿曼妙、衣饰轻柔,作者所强调的形神在这幅作品中有很明显的体现,尤其是造型方面,身形比例刻画非常严谨,不但神态逼真动感,对容貌的描绘也细致入微。例如图 1,作品表现了面对袭来的恶兽,女主人公柔弱娉婷的身姿与她神貌的坦然,这二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人物的临危不惧与勇敢就跃然纸上了。人与兽的对峙作为第一段画面的重心,主要人物的旁边还有在封建社会“本应”作为主角的汉元帝,然而他与几位宫侍一样,作用在对比和陪衬,衣纹细致的走向既表现了帝王的毛骨悚然、宫侍的神色惊惶,也衬托出冯婕妤的冷静坦然,将作品的主旨衬托的尤为突出,极有张力。图 1/图 2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 局部 藏于大英博物馆他的画论在作品线条上也得到了一定体现。这幅作品中,人物的衣饰、动作和面部线条恰到好处地唤起观者对画面及其背后故事的联想,通过神情姿态的细细描述引起了对人物内在和思想判断和品评,相应的,画面的精神也从这种线条基础上升华出来,又与技法息息相关,是进一步对顾恺之形神论的强调与阐述。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中说:④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6.
图 3 北宋 李公麟《维摩演教图》 局部墨写意作品的重点在于创造画面轮廓的同时,用毛笔的笔触与墨的枯润来体,这点与工笔是完全不同的,同时在质感的表达上,意笔与西方素描虽有相仅限于此,因为它的重心与写实是完全相对的。写意画中的线条更加主观随缓急的变化,更容易促成观者与现实世界的连结。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的吴“苦铁画气不画形。”虽说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古典中国画对气韵的要求的“形似”之上,但写意对于作者思想的寄寓要求更甚,相应的对于现实物
线条在轮廓上的运用便失却了准确,于神秘的宗教意味。画才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巨大发展。欧洲也被这场盛大的思想改革浪潮所近代欧洲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此时中来,回到了传统的再现真实世界的德国著名画家和版画家丢勒的《祈祷拢作祷告状。作者对造型线条和阴影得这张作品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线强烈对比,平静中蕴含着一股无形的了观者,这双手的形状绝对算不上美画背景故事(为了供丢勒上学,他的时候,由于常年被矿石磨损,哥哥的传递的强烈的情绪。这也是西方素描上夸大作者的情绪。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丞峰;;“中国画”概念已不适应当今艺术现实[J];荣宝斋;2019年06期
2 谢小虎;;浅议中国画在教学中的意义[J];教育革新;2019年06期
3 李帅;;技进乎道——我对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美术观察;2018年12期
4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成立五周年作品晋京展举办[J];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03期
5 闫红发;;“中国画”概念的梳理[J];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13期
6 ;中国画学会“一带一路四海同心”山水画精品展专题研讨会(下)[J];国画家;2017年05期
7 尚辉;;水墨中国,浓缩香港回归20年的文化寻根[J];美术;2017年09期
8 郭因;;中国画学的来路与走向[J];美术;2014年09期
9 ;港水·港墨——中国画学会(香港)首届会员作品展选登[J];美术;2014年08期
10 ;省档案局与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建立专题档案[J];档案与建设;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樊维艳;中国哲学视野下的中国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褚庆立;转型与守护—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和倧卉;论中西比较视野下中国画的线造型[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林芬;浅谈“黑白”在山水画中的应用[D];贵州大学;2018年
3 丁乐;道器之间[D];中央美术学院;2018年
4 陈雯曦;当代美术社团的生存环境研究[D];广州大学;2017年
5 陈青青;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画学研究的一个面向[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6 吴挺光;陈新华绘画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本文编号:2847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47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