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传统工笔花鸟画绘画语言在当代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0-10-24 22:36
   作为东方绘画中一个独立的分支,中国工笔花鸟画无论从其外在特征内在表达来分析,其体现的深层次的东方艺术精神及哲学文化思想,都居于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位置。中国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科,到宋元时期达到巅峰地位。然而,随着朝代的更迭,尚简崇意的文人画及水墨画的出现,使得传统工笔花鸟画退到中国绘画舞台的边缘地位并沉寂了数世纪。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工笔花鸟画才得以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当中。回归后的当代新工笔花鸟画,绘画语言从传统到当代发生了嬗变。本文通过对比嬗变后的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新绘画语言特征与传统工笔花鸟画绘画语言特征,对促使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传统绘画语言向当代工笔画绘画语言嬗变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论述和探讨。并以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发端为线索,通过对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整个发展历程的全面回顾,从传统工笔花鸟画的主要绘画语言特征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对比了中国工笔花鸟画巅峰时期的各个代表画家及其经典作品,以此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们绘画语言风格形成的背后的文化思想因素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探讨。通过研究当代新型工笔花鸟画的绘画语言特征,强调了新语言特征优于传统的时代性与包容性,阐释嬗变后的新特征潜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当代工笔花鸟创作中,只有保证继承传统花鸟画中具有显著民族性特征的审美内涵及绘画语言特征与当代全球开放性的审美文化相交融的理论,才能引导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者创作出更多既符合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又能代表当下时代精神的作品。
【学位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212
【部分图文】:

蛱蝶


图 1.1 北宋 赵昌 《写生蛱蝶图》统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画院存在着一如北宋画家赵昌,喜画各种花虫,草木,他画的花品上虽然有很明显的宋画院烙印,却有自己独特的 1.1)是他的一幅很有代表性的作品。这幅画里表画家恰恰是用了变化多端的线条将他们区分了开来景,中景和远景的空间纵深效果。前景中的花与叶,实则非常注重用墨的浓淡变化,是为了区别物体的更为精致讲究,纤细又不失遒劲,线条显现出的饱一秒就能看到活生生的蝴蝶从画上蹁跹而起。远景双钩去描绘,而是选择以没骨法让这些陪衬景致静色彩斑斓的蝴蝶做默默无闻又不可或缺的点缀与补练运用,随后用一些浑厚华滋的颜色“随类赋彩”,了一幅幅千古名作。不仅仅是他,可以说,这一巅是这样将线条运用到这样一个出神入化的地步,从

花篮,人物性格


以胶墨逼白为雪。①“比德”观甚至让色彩肩负了影射人物性格的作国传统文化及艺术中,比如它在我国京剧表演。脸谱以不同颜色去指征不同的人物性格。诸刚猛就用正黄色,用黑色来代表刚正不阿,相等等……儒家的色彩观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抬高化了它原本具有的情感色彩。家对于色彩的态度又可谓是压制到了最低点。为色冠上道之名,《庄子·天地》有言“且夫失明”。②庄子把人们乐于享受声色犬马,感官享乐享受,认为人们安乐于享受的错误皆是“五活动造成的,这些审美活动会对人类社会及自以他号召人们改变自己安乐于享乐的生活态度,化”,从而“抱朴归真”,以致达到“大音希声,可

形貌,花篮,主流价值观,画面


种类。随类敷彩意思是说根据物象的种类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客观地去描绘主适的位置上,这样一来,色彩塑造了物象的形貌彩的丰富与生动,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能够彩诠释得当的,莫过于宋人花鸟小品系列。宋2),典雅静润的仿古绢中间,静静地摆放着一个木质花篮。花篮里的画种类不在少数,有粉芯白边 甚至还有叫不上名儿来的未开的嫩绿色花骨朵儿场 面,却被作者不但运用随类敷彩的方法使画面动声色的把各个主体统一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当将不同种类融合,这便是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中色用。但随 着宋后期文人画被推崇,尚简之风兴的主流价值观所抑制了。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遇楠;试析工笔花鸟画的当代转型与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倪春燕;宋代与现代工笔花鸟画形式语言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55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55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e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