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论中国绘画对儿童情感的表达

发布时间:2020-11-17 06:55
   中国绘画题材多种多样,儿童题材绘画在其中亦大放光彩。而大多数关于此类题材的研究都是从其历史演变,发展脉络角度进行梳理;从技法特点,审美形式角度进行分析,从所反映的社会现状,时代特征等角度进行解读。这是从时代背景和社会心理出发的归纳性的总结、梳理和分析。因此本文从中国绘画对儿童情感的表达方面入手,另辟新径进行研究探讨。历史上关于儿童的专门研究似乎不多但在中国人物绘画中却多被表现。而这些绘画作品背后有着社会大众对其繁多的看法与态度,即“儿童观”。关于儿童人们的认识也是多样的,在不同的儿童观下便产生多样的绘画作品。本文着重分析了古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苏焯《端阳戏婴》,金廷标《婴戏图》,李嵩《骷髅幻戏图》,陈洪绶《童子礼佛图》,周雪《游·梦》,曾建勇《大队长》系列等作品。解析其如何表现儿童特质,并且如何通过儿童这一题材表达个人思想与情感。在探析中国绘画对儿童情感的表达过程中,发现儿童的天性与中国绘画追寻的平淡天真不约而合。儿时无知而无忧,年老不用知而无忧,而人生中间阶段因一知半解而有无尽忧愁。幼儿是生,年老是死,面对生死,人们总会思绪万千。儿童悠游自在的情感世界是成年人向往的思想状态。因此在面对儿童这个题材进行绘画创作时,是有无限的解读与情感表现角度,以及多种的解构与创作方式可以挖掘的。
【学位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212
【部分图文】:

论中国绘画对儿童情感的表达


苏焯《端阳戏婴》

论中国绘画对儿童情感的表达


金廷标《婴戏图》Fig.2-1SuZhuoduanyangyingxituFig.2-2JinTingbiaoyingxitu

画面,创作者,童子,经典


6图 2-3 李嵩《骷髅幻戏图》 图 2-4 陈洪绶《童子礼佛图》Fig.2-3 Li Song skull kulouhuanxitu Fig.2-4Chen Hongshou tongzilifo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是众人皆知的传世经典。画面中诡异的骷女儿童自然相对,毫无惧色。整个画面和谐完满,氛围更是其乐融的和谐让人心生好奇,探寻画面背后创作者的意图想法。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研;;浅析写意油画的书法意识[J];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10期

2 赵丽华;;黑白的中国绘画与道家思想[J];美术教育研究;2016年22期

3 姚瑞;;浅谈中国绘画与诗在美学核心上的统一[J];大众文艺;2017年06期

4 韩燕梅;;元代对中国绘画转向的引导探究——评《隔江山色:元代绘画(1279-1368)》[J];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10期

5 莫家良;;黄孝逵的水墨世界[J];美术;2017年09期

6 于钧如;;浅谈中国画线的特征[J];北方文学;2016年19期

7 徐勇民;;中国绘画与中国画——“国画”视觉表现元本价值的当代意义[J];美术界;2016年12期

8 边文刚;;敦煌艺术与中国绘画的表现语言研究[J];丝绸之路;2016年24期

9 刘爰;;浅析中国画表现形式特点与美学意境[J];明日风尚;2017年03期

10 宋卫东;;对油画意象和写意的一点看法[J];当代油画;201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颜泉发;分流与整合[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其凤;宋徽宗对文人画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3 龙进;高居翰与中国绘画史研究[D];中山大学;2016年

4 刘胜洋;论中国人物画的线[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香怡;柯律格的《中国绘画与其观者》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2 辉俱含;论中国绘画写意精神及历程[D];鲁迅美术学院;2018年

3 郭慧;论禅宗思想对中国绘画发展的影响[D];天津美术学院;2018年

4 何青;论中国绘画对儿童情感的表达[D];四川美术学院;2018年

5 李达;浅谈稚拙美在中国绘画的体现[D];天津大学;2017年

6 石婷;论庄子思想对中国绘画观物态度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6年

7 高亮;中国绘画马的艺术表现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李世春;《中国绘画》(第三章)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杰;浅析中国绘画中的“趣”[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录洁囡;从散点透视探析中国绘画时空意识[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887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87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0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