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清代皇家女性画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08:59
  “清代皇家女性”特指生活在清代宫廷之中的满清贵族女性,包括列朝皇后、妃嫔、太后、格格。清代皇家女性画像,指以这些清代皇家女性形象为题材内容的绘画创作。本文通过对现存的清代皇家女性画像及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以女性研究视角,将清代皇家女性所扮演角色和历史作用的图像归纳为五大画像表现专题展开研究,分别为朝服像和半身像、农桑形象、“文治”形象、戎装像和女独裁者形象。首先,解决皇家女性朝服像的创作动机、创作时间和后期补绘问题,研究其与作为身前“喜容”的半身像之间在功能、目的、价值、意义以及制度上的关联性与不同性;其次,采用肖像画学、社会学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皇家女性于帝王重农思想下,在农桑主题画像中所具备的“独演性”和“共演性”特质,即如何通过图像独立或是与帝王共同完成属于女性政治教化的任务;第三,致力于清代帝王“修、齐、治、平”的四个儒家理想与皇家女性画像的关系研究;第四,清代“以武安邦”国策与清代皇家女性戎装像的关系研究,探讨清代皇家女性在清代准军事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重点研究慈禧“无冕帝王”和“救世之主”两种角色的画像塑造,揭示其作为主导者与发起者时对洋画家绘制其画像的复杂接...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清代皇家女性画像研究


-1清人画孝昭后半身像屏

皇后,朝服,后妃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清代皇家女性画像研究像》(图 1-1-2),但与后期同类画像差距甚远,也不确定是否做祭祀供奉之用。从康熙朝时期开始,关于后妃的画像数量开始增多,在各类半身像、便服像和行乐图中,都开始出现后妃的身影。但严格来说,其中真正属于“朝服大影”的画作,只有《孝诚仁皇后朝服像》一幅(图 1-1-3)。究其原因,可能与“朝服大影”在该时期还未获得功能上的明确定位有关。在没有相配合的供奉制度与供奉场所的情况下,决定后妃朝服像的绘制因素,可能仅仅是特殊场合下帝王的兴致使然。

朝服,皇后,后妃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清代皇家女性画像研究像》(图 1-1-2),但与后期同类画像差距甚远,也不确定是否做祭祀供奉之用。从康熙朝时期开始,关于后妃的画像数量开始增多,在各类半身像、便服像和行乐图中,都开始出现后妃的身影。但严格来说,其中真正属于“朝服大影”的画作,只有《孝诚仁皇后朝服像》一幅(图 1-1-3)。究其原因,可能与“朝服大影”在该时期还未获得功能上的明确定位有关。在没有相配合的供奉制度与供奉场所的情况下,决定后妃朝服像的绘制因素,可能仅仅是特殊场合下帝王的兴致使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喜溢秋庭图》考[J]. 李湜.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06)
[2]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妇女崇佛与观音造像的女性化[J]. 焦杰.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7(04)
[3]性别视域中的家国权力——以慈禧太后为例[J]. 侯杰,孙巍溥.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4]清佚名《孝穆皇后朝服像》与寿皇殿御容[J]. 李湜.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01)
[5]从乾隆礼遇“香妃”家族史略管窥清代治疆民族政策[J]. 吴月刚,李辉.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6(04)
[6]景阳宫:慈禧太后形象史[J]. 祝勇.  四川文学. 2016(01)
[7]“骈庆”:崇庆皇太后《万寿图》第三卷卷名考析[J]. 刘潞.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5(06)
[8]崇庆皇太后的万寿庆典图[J]. 林姝.  紫禁城. 2015(10)
[9]崇庆皇太后画像的新发现——姚文瀚画《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J]. 林姝.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5(04)
[10]清代皇帝原庙制度初探[J]. 张小李.  故宫学刊. 2015(01)

博士论文
[1]中国清代西洋肖像画研究[D]. 胡艺.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D]. 曹天成.中央美术学院 2011
[3]康雍乾三朝宫廷绘画研究[D]. 刘虎.天津大学 2011
[4]清代皇家仪仗研究[D]. 束霞平.苏州大学 2011
[5]从他者观看到自我观看[D]. 冯令刚.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9
[6]清高宗图像研究[D]. 丁勤.首都师范大学 2009
[7]传教士影响下明清人物画风之嬗变[D]. 张见.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8]中国古代人物画女性与儿童图像谱系研究[D]. 胡懿勋.东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清代木兰秋狝研究[D]. 李伟.辽宁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39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39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1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