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没骨花鸟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0 15:45
任伯年的没骨花鸟画作品凭借着他扎实的造型能力,灵动鲜活的笔墨语言,将个人才能与时代趋势相融合,造型形象准确,且充满生气,讲究“以形写神”,形成灵妙生动的作品风格,绘画格调雅俗共赏。文章首先对没骨花鸟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简要概述,从而进一步对任伯年的没骨花鸟画得特征进行了总结。在此背景下,对任伯年的没骨花鸟画进行研究,对其没骨花鸟画从创新式的构图形式,着色技法以及画面所体现出来的意境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研究其没骨花鸟画独具一格的风格特征。在对作品画面的设色上,他将西方水彩的积水撞色,逆光、冷暖以及补色等技法引入到自己的没骨花鸟画作品中,将花鸟画与民间传统绘画的装饰性合二为一,更高层次的显现了作品形式与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性特点。另外,任伯年没骨花鸟画追求的意境中多了一份恬静淡然的田园心境,清新淡雅,宁静自在。因此,在用线、用笔以及用墨用色上相较于传统的工笔花鸟画,显得更加随性自如,反映了画家内心最真实的悠然和潇洒。文章的最后,在对任伯年没骨花鸟画作出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延伸到其没骨花鸟画对后世花鸟画的影响,为当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对于鸟的嘴巴的尖锐感的刻画,鸟羽的蓬松感等,都达到了栩栩如生的感觉,图1黄荃《写生珍禽图》五代41.5×70.8cm故宫博物院藏
恽寿平《蓼汀鱼藻图》清135×62.5cm故宫博物院藏
直接以色敷之,偶加水点染,形,笔墨松动灵活,如《蓼汀鱼藻图》(图 3)。行提染,使所描绘的物象愈发精神。展中一直都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画家们在追新的笔墨技法及绘画技巧表现对象,在作品中鸟”作为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的新的绘画形式,而且逐步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大众审美要求,都使“没骨花鸟”的发展成为必然。图 2 徐熙《豆荚蜻蜓图》五代 27×23cm故宫博物院藏
本文编号:2947899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对于鸟的嘴巴的尖锐感的刻画,鸟羽的蓬松感等,都达到了栩栩如生的感觉,图1黄荃《写生珍禽图》五代41.5×70.8cm故宫博物院藏
恽寿平《蓼汀鱼藻图》清135×62.5cm故宫博物院藏
直接以色敷之,偶加水点染,形,笔墨松动灵活,如《蓼汀鱼藻图》(图 3)。行提染,使所描绘的物象愈发精神。展中一直都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画家们在追新的笔墨技法及绘画技巧表现对象,在作品中鸟”作为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的新的绘画形式,而且逐步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大众审美要求,都使“没骨花鸟”的发展成为必然。图 2 徐熙《豆荚蜻蜓图》五代 27×23cm故宫博物院藏
本文编号:2947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47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