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家的直觉性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30 16:19
当代艺术创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堆砌,也不是对客观事物复制行为,而是一种对自身直觉性的再创造行为。遵循自我内心中的真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真实。这种行为背后的价值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内在价值相契合,这便是艺术的本质所在。本文通过对艺术家的直觉性概念的提出与分析,来阐述直觉性是影响着艺术创作的材料媒介、形式笔墨、并且是融入在一个艺术家创作的整个生命脉络之中的。本文通过举例说明,对三位分别来自东西方和古今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作品进行个案分析,说明艺术家的直觉性对艺术创作的主题、媒介、材料以及形式语言的影响。直觉性作为一个艺术家独特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对这个艺术家的生活经历,文化教育,社会地位以及价值观念总结体现。而作品中所呈现的形式语言,则是一个艺术家思想观念的代言人,是艺术家个体独特的直觉性的外放。艺术家运用直觉性判断选择主题、材料和形式语言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直觉性的“物化”过程。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从概念的角度上提出“直觉性”的概念,并在理论层面深入分析艺术家直觉性的性质与特点。展开分析直觉与直觉性的区别,直觉性的当代性,直觉性对创作主题以及形式语言的影响。第二部分从对几位艺术家艺术创...
【文章来源】:鲁迅美术学院辽宁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在沉睡中》局部盐田千春2004
11附图 2 《在沉睡中》局部 盐田千春 2004。②在沉睡中》.局部.盐田千春.2004.来源 art21.在沉睡中》.局部.盐田千春.2004.来源 art21.
附图 3 《在沉睡中》局部 盐田千春 2004。①对于真正的艺术来说,仅停留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层面是不够的。一定是一种可以获得人们情感认同的,可以引起观众共鸣的艺术形式。盐田千春对于“床”的理解也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个人情感宣泄上面。在当代社会,有一句话可以很贴切的形容盐田当时的生活状态:“故乡已变为他乡,而他乡仍是他乡。”这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情感我想“北漂一族”们是最能体会的。这种归属感的缺失在当代社会已然成为一类人的情感共鸣。当观众看到盐田所选取的符号以及对媒介的处理手法的时候,艺术家的直觉性通过作品的形式语言与观众产生交流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除了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之外,盐田还对“床”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床是我们出生的场所,亦是我们死亡的场所。”睡着的人每天都在生与死之间徘徊。在艺术家看来,睡着的人处于生死之间,是以“逝去”的状态表达着“存在”。此时,艺术家的直觉性不只是情感上的表现,更是上升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线与盐田千春——以《熟睡之时》《手中的钥匙》《我们将去往何方》为例[J]. 孟子睫. 美与时代(下). 2018(05)
[2]浅析现代舞创编的“四个”重要特性[J]. 李璐. 黄河之声. 2017(24)
[3]“知觉力”与绘画构图的关系——阅读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后的一些看法[J]. 张月池. 美与时代(中). 2018(01)
[4]论荣格“集体无意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从原始艺术到中国当代艺术实践[J]. 吴茜. 国画家. 2018(01)
[5]天地经纬——刍论盐田千春《手中的钥匙》中的形式语言[J]. 贾浩天. 艺术科技. 2017(07)
[6]艺术的真理、批评与自律——阿多诺对艺术真理性的思考[J]. 王婷. 理论界. 2017(06)
[7]综合绘画语言在当代艺术的实践运用[J]. 王文革. 赤子(上中旬). 2016(19)
[8]审美心理机制:基于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的解读与思考[J]. 宁海林,王泽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9]董其昌与晚明清初山水画之“预成图式”[J]. 李安源.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1)
[10]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三个十年的比较(1980-2010)[J]. 段君. 东方艺术. 2012(15)
硕士论文
[1]中国艺术审丑的当代转向[D]. 何亦邨.南京艺术学院 2014
本文编号:2947935
【文章来源】:鲁迅美术学院辽宁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在沉睡中》局部盐田千春2004
11附图 2 《在沉睡中》局部 盐田千春 2004。②在沉睡中》.局部.盐田千春.2004.来源 art21.在沉睡中》.局部.盐田千春.2004.来源 art21.
附图 3 《在沉睡中》局部 盐田千春 2004。①对于真正的艺术来说,仅停留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层面是不够的。一定是一种可以获得人们情感认同的,可以引起观众共鸣的艺术形式。盐田千春对于“床”的理解也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个人情感宣泄上面。在当代社会,有一句话可以很贴切的形容盐田当时的生活状态:“故乡已变为他乡,而他乡仍是他乡。”这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情感我想“北漂一族”们是最能体会的。这种归属感的缺失在当代社会已然成为一类人的情感共鸣。当观众看到盐田所选取的符号以及对媒介的处理手法的时候,艺术家的直觉性通过作品的形式语言与观众产生交流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除了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之外,盐田还对“床”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床是我们出生的场所,亦是我们死亡的场所。”睡着的人每天都在生与死之间徘徊。在艺术家看来,睡着的人处于生死之间,是以“逝去”的状态表达着“存在”。此时,艺术家的直觉性不只是情感上的表现,更是上升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线与盐田千春——以《熟睡之时》《手中的钥匙》《我们将去往何方》为例[J]. 孟子睫. 美与时代(下). 2018(05)
[2]浅析现代舞创编的“四个”重要特性[J]. 李璐. 黄河之声. 2017(24)
[3]“知觉力”与绘画构图的关系——阅读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后的一些看法[J]. 张月池. 美与时代(中). 2018(01)
[4]论荣格“集体无意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从原始艺术到中国当代艺术实践[J]. 吴茜. 国画家. 2018(01)
[5]天地经纬——刍论盐田千春《手中的钥匙》中的形式语言[J]. 贾浩天. 艺术科技. 2017(07)
[6]艺术的真理、批评与自律——阿多诺对艺术真理性的思考[J]. 王婷. 理论界. 2017(06)
[7]综合绘画语言在当代艺术的实践运用[J]. 王文革. 赤子(上中旬). 2016(19)
[8]审美心理机制:基于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的解读与思考[J]. 宁海林,王泽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9]董其昌与晚明清初山水画之“预成图式”[J]. 李安源.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1)
[10]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三个十年的比较(1980-2010)[J]. 段君. 东方艺术. 2012(15)
硕士论文
[1]中国艺术审丑的当代转向[D]. 何亦邨.南京艺术学院 2014
本文编号:2947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47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