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文化与鄂温克题材油画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2 23:59
鄂温克族生活在我国内蒙古东北方呼伦贝尔境内,俄罗斯远东的西伯利亚地区也有一部分。鄂温克人作为一支古老的游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典型的原生态民俗信仰。虽然人数较少,也形成了他们传统的狩猎业、牧业、农业等自然经济文化形态。其中使鹿鄂温克人长期在大兴安岭中生活,创造了极为丰富而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特别是狩猎与饲养驯鹿所形成的民俗文化与行为艺术之间的有机联系。他们的驯鹿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符号,不仅反映社会生活,还是使鹿鄂温克人思想情感的真实写照。包涵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鹿形象的油画艺术创作有浓郁的狩猎生活气息和森林奇幻色彩,生动反映出鄂温克少数民族的审美取向及内心情感。鄂温克文化是内蒙古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鄂温克族的森林游猎传统历史悠久,使鹿鄂温克人的驯鹿文化作为北方三个少数民族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珍贵和独特。迄今的研究方向大多以史学、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宗教文化为主,很少在美术学、油画艺术等方向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分析有关鄂温克题材的油画创作,解读地域性特征对油画创作题材及其表现形式的意义,展现一个地区和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艺术...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纳穆吉勒摄影作品:《鄂温克猎民生活》
总是自己觅食,新鲜的苔藓、树叶它们吃东西是在森林中一边啃地上的青草上的树叶只是吃几片就轻轻离开,树枝越,他们把驯鹿比作“上天赐予的礼物”。亲密、复杂的。始民俗信仰画布”是岩石表面①。古代岩画的题材非画中常见的动物题材,大多是写实的表现神化过的单独出现的鹿形象。早期的鄂温泊和森林的意识。他们的萨满衣饰上会有的装饰,有十分深刻的生命图腾崇拜含义鹿角,他们认为鹿角是有灵性的。
图 1-3 作者:新塔娜 图 1-4 作者:新塔娜 图 1-5 作者:新塔娜内蒙古的蒙古族女画家新塔娜,通过描绘超自然的精神力量和早期原始猎牧明,传递北方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天人合一、天神合一的理念,作品富有神秘感和式感。有许多以萨满为主题的油画创作,画面中出现了相当多的鹿元素(如图 1图 1-4,图 1-5),体现出远古时代游猎民族对鹿的崇拜。她笔下的萨满头顶饰有角,甚至会戴上鹿面具,他们认为鹿角高耸,会更接近天上的神灵。据史书记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情与超风情——观《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全区美术作品展》随笔[J]. 高名潞. 美术. 1987(09)
[2]画布上的思考——叶立夫的艺术取向[J]. 吴厚斌. 美术. 1987(09)
[3]乐在源泉中[J]. 叶立夫. 美术. 1984(04)
硕士论文
[1]使鹿鄂温克族艺术形态研究[D]. 夏秋雯.东北师范大学 2016
[2]“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D]. 侯静.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53903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纳穆吉勒摄影作品:《鄂温克猎民生活》
总是自己觅食,新鲜的苔藓、树叶它们吃东西是在森林中一边啃地上的青草上的树叶只是吃几片就轻轻离开,树枝越,他们把驯鹿比作“上天赐予的礼物”。亲密、复杂的。始民俗信仰画布”是岩石表面①。古代岩画的题材非画中常见的动物题材,大多是写实的表现神化过的单独出现的鹿形象。早期的鄂温泊和森林的意识。他们的萨满衣饰上会有的装饰,有十分深刻的生命图腾崇拜含义鹿角,他们认为鹿角是有灵性的。
图 1-3 作者:新塔娜 图 1-4 作者:新塔娜 图 1-5 作者:新塔娜内蒙古的蒙古族女画家新塔娜,通过描绘超自然的精神力量和早期原始猎牧明,传递北方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天人合一、天神合一的理念,作品富有神秘感和式感。有许多以萨满为主题的油画创作,画面中出现了相当多的鹿元素(如图 1图 1-4,图 1-5),体现出远古时代游猎民族对鹿的崇拜。她笔下的萨满头顶饰有角,甚至会戴上鹿面具,他们认为鹿角高耸,会更接近天上的神灵。据史书记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情与超风情——观《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全区美术作品展》随笔[J]. 高名潞. 美术. 1987(09)
[2]画布上的思考——叶立夫的艺术取向[J]. 吴厚斌. 美术. 1987(09)
[3]乐在源泉中[J]. 叶立夫. 美术. 1984(04)
硕士论文
[1]使鹿鄂温克族艺术形态研究[D]. 夏秋雯.东北师范大学 2016
[2]“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D]. 侯静.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53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53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