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有无中》—我的意象山水创作实践
发布时间:2021-01-02 23:39
《山色有无中》系列山水作品是我的毕业创作,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我化繁为简,意我合一,采用意象的表现语言来表现我心中之山水。论文从作品的主题意义、形式语言、中国水墨画对我的创作的影响、对意象表现形成的探索及材料的应用几方面对这一系列创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创作总结经验并为他人提供借鉴。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张大千《雨后岚新》泼墨泼彩画66cm×188.5cm创作时间:1967年
创作作品《山色有无中》系列之四50cm×70cm
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最早具有意象表现的作品是前期写生作品《满山红》(图2.3)。这幅作品突破了我学习过程中对传统山水技法的呈现,将自然物象重新组合布局,以色、墨、相互交融渗化,体现山峦叠嶂起伏的气势。色彩是为了表现画面主要形象而存在的,直接用单纯的墨色与水色胭脂为主的红色为主色调,运用两色强烈对比,在画面上撞击渗化图 2.3 写生创作作品《满山红》60cm×60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元人眼中的关仝[J]. 徐威波,王立秋. 美术观察. 2010(08)
本文编号:2953870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张大千《雨后岚新》泼墨泼彩画66cm×188.5cm创作时间:1967年
创作作品《山色有无中》系列之四50cm×70cm
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最早具有意象表现的作品是前期写生作品《满山红》(图2.3)。这幅作品突破了我学习过程中对传统山水技法的呈现,将自然物象重新组合布局,以色、墨、相互交融渗化,体现山峦叠嶂起伏的气势。色彩是为了表现画面主要形象而存在的,直接用单纯的墨色与水色胭脂为主的红色为主色调,运用两色强烈对比,在画面上撞击渗化图 2.3 写生创作作品《满山红》60cm×60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元人眼中的关仝[J]. 徐威波,王立秋. 美术观察. 2010(08)
本文编号:2953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53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