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竹”题材画作的多模态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3 04:25
  本文以43幅“竹”题材画作作为研究对象,其图像与文字结合的语篇特征属于“多模态”这个多学科关注的话题,古代画作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承认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依据,对唐代至清代的以擅长画竹而闻名于书画界的33位画家的43幅“竹”题材画作进行研究,以期窥探出此类语料的多模态隐喻特征及其蕴含的认知理据。论文首先按照画作中图像模态的绘画内容来对“竹”题材画作进行分类,以中国古代画作按照题材分类而得来的山水、花鸟、人物类别为基础,以竹为主要图像内容,对画作中其它事物进行细分,分为竹与花鸟、竹与石、竹与山水屋舍、墨竹、竹与高士或仕女五大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多次出现的一些图像模态事物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其隐喻内涵。其次,以Forceville的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构建中国古代题诗画作的多模态隐喻整合模型,对画作中图像与文字模态的相互配合而产生的多模态隐喻含蕴进行分析。从中选取两个典型案例,即郑燮的《墨竹图》和谢时臣的《杜陵诗意图之三》,对其多模态隐喻的动态整合过程进行细致解读,以期在对画作全面理解的过程中验证中国古代题诗画作的多模态隐... 

【文章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竹”题材画作的多模态隐喻研究


黄苼《竹鹤图》

石涛,柱石


图3:黄苼《竹鹤图》 图4:石涛、王原祁《兰竹图》2.《兰竹图》中“兰”的隐喻涵义在石涛、王原祁《兰竹图》和郑燮《兰竹图》中,竹和兰一起构成了画面。前一幅图中,绘细竹三两枝,竹枝虽大部分挺直,但繁茂的竹叶向一个方动,笔法雄劲,墨色浓淡相宜。竹根旁及其稍北方置立坡石数几,画面左方簇兰,富有层次感的兰为画增加了几分生机,显示出风中兰竹的生命力。后图中,左方绘清秀细竹两枝,竹枝叶向左倾斜,其后绘大型柱石一方,撑起画面,其右绘小型柱石一块,顶部散开一簇兰,兰叶飘逸有力地散开,长短,兰花挺立在中,峭立的柱石与清瘦的柱石产生强烈的对比。据《贞观公私》记载,司马昭绘《息徒兰圃图》,因此可知早在三国时期就有画兰的传统朝历代的人们通过观察和体认世界,对事物会产生一些除原本含义外的含义样的,梅、兰、竹、菊是自然界的植物,但它们却被人们赋予了“四君子”号,这是源域植物到目标域人物的映射。在这两幅图中,兰与竹的深层隐喻

“竹”题材画作的多模态隐喻研究


边景昭《三友百禽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隐喻翻译研究40年嬗进寻迹(1976—2015)[J]. 孙毅.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7(03)
[2]儿童绘本中空间隐喻的多模态意义构建[J]. 谢竞贤,郭鋆.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4)
[3]国外基于语料库的隐喻研究:方法、问题与展望[J]. 柳超健,曹灵美.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7(01)
[4]叙事绘本中“愤怒”情绪的多模态转—隐喻表征——认知诗学视角[J]. 赵秀凤,李晓巍.  外语教学. 2016(01)
[5]论王安石诗中的“松”“竹”意象[J]. 张晓凤.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5(08)
[6]海报语篇多模态隐喻表征类型研究[J]. 杨友文.  外语研究. 2015(03)
[7]诗学视域下的诗歌隐喻性与翻译[J]. 邱文生.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01)
[8]国外语料库隐喻研究综述[J]. 周运会,吴世雄.  外语学刊. 2015(01)
[9]从意向性视角看诗歌隐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 侯艳芳.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11)
[10]论中国文学中竹意象的演变[J]. 金业焱.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博士论文
[1]中国绘画史中的语图关系研究[D]. 李彦锋.上海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四君子”绘画题材研究[D]. 洪敏健.苏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94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94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1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