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墨竹”诗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0 14:51
宋元的“墨竹”文艺,内容包括咏竹诗与“墨竹”画。墨竹形象在唐代开始出现,至北宋,文同、苏轼创立了“湖州竹派”,但两人的墨竹画风有不同。文同的作品描绘出竹子具有的基本生态面貌,在动态之余,经由巧妙的构图犹能展现出平衡性,法度严谨,具有“写实”的风格;苏轼以一种湿墨挥洒、轮廓不规整、笔触方向不定的表现,使观者感受到作品中强烈的运动性,具有“传神”的风格。《宣和画谱》的编撰标志着墨竹门的独立。南宋和金代的墨竹画家分别继承文同与苏轼两人的不同画风,到元初李衍、赵孟頫时分别对这两种风格进行了翔实地总结。元代中后期,由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原因,文人画兴盛,这些画家没有以前士大夫的官宦身份,以一种纯粹的文人态度抒情写意,使墨竹诗画艺术在“逸”的理念下达到了巅峰。宋元“墨竹”文艺的美学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成竹在胸”和“身与竹化”的理论使“道”与“艺”达到了心手相应的统一;墨竹门的独立,把绘画作为个人情感自觉性的表述,力求寄情与思致相结合,在文人画的写意性传统上注重“逸气”的抒发;在“传神”与“写实”的关系上,强调驰骋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强调以诗人的情怀、书家的运笔,寄情绘画艺术,到元代,大...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早期的咏竹诗与北宋初期的"墨竹"吟咏
第一节 咏竹诗及其比德观的形成
第二节 "墨竹"的起源
第三节 蜀地的墨竹画
第四节 江南的墨竹画
第五节 北宋的墨竹画
第二章 文、苏"墨竹"画的艺术创新与诗学思想
第一节 文同的墨竹与诗歌思想
一 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
二 墨竹艺术:"胸有成竹"论和"身与竹化"论
第二节 苏轼的墨竹美学思想:"士人画"的提倡者
一 吾为墨竹,尽得与可之法
二 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
第三节 地位与影响
第三章 宋金的墨竹诗画艺术
第一节 湖州竹派的继承者
第二节 王庭筠及金人的墨竹诗画艺术
第四章 元初的墨竹诗画
第一节 以书入画的墨竹画
第二节 湖州竹派的中兴——写实的墨竹传统
一 神似兼备:高克恭的墨竹诗画艺术
二 李珩的墨竹
第三节 士大夫画的巅峰:赵氏墨竹一门
一 古意说:贵有古意和不求形似
二 书画用笔同法论
三 赵氏墨竹画派
第五章 墨竹"文人画"的兴起
第一节 墨竹的独立:文人画的开端
一 墨竹本身的独立:画品与人品
二 墨竹探索——笔与墨
第二节 文人画的实践者:顾安墨竹艺术
第三节 融入生命的体验:吴镇墨竹艺术
一 墨戏:笔墨的主体精神
二 生命的物体
第四节 逸:文人画的巅峰
一"逸笔"与"逸气"说
二 写意:萧散简远,恬淡虚静的风格
第五节 趣:王蒙墨竹画地追求
结语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中国文人绘画中"墨竹"形象的内涵[J]. 许围卡.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4(03)
[2]中国古代墨竹画论中的几个基本范畴[J]. 余连祥. 艺术广角. 2002(06)
[3]柯九思墨竹艺术论[J]. 万新华. 东南文化. 1999(04)
[4]水墨画四君子的由来[J]. 青木正儿,陈其和.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6)
[5]元代绘画研究综述[J]. 李铸晋,张欣玮. 新美术. 1990(04)
[6]论赵孟頫的“古意”——宋元画风变因初探[J]. 高名潞. 新美术. 1989(03)
[7]高克恭简论[J]. 张露. 美术研究. 1989(02)
[8]元代绘画的时代主调与画家的民族心理表现[J]. 张启亚. 文物. 1988(10)
[9]苏轼、文同论观竹、绘竹与寓竹[J]. 黄鸣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1)
[10]吴镇诗画丛考[J]. 李德熏. 齐鲁艺苑. 1986(01)
硕士论文
[1]墨竹的符号学分析[D]. 周路平.河南大学 2009
[2]赵孟頫诗歌及其诗画关系研究[D]. 徐拥军.暨南大学 2007
[3]从王庭筠《墨竹枯槎图》看宋金及元初苏轼体系墨竹的传承[D]. 谈生广.南京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27536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早期的咏竹诗与北宋初期的"墨竹"吟咏
第一节 咏竹诗及其比德观的形成
第二节 "墨竹"的起源
第三节 蜀地的墨竹画
第四节 江南的墨竹画
第五节 北宋的墨竹画
第二章 文、苏"墨竹"画的艺术创新与诗学思想
第一节 文同的墨竹与诗歌思想
一 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
二 墨竹艺术:"胸有成竹"论和"身与竹化"论
第二节 苏轼的墨竹美学思想:"士人画"的提倡者
一 吾为墨竹,尽得与可之法
二 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
第三节 地位与影响
第三章 宋金的墨竹诗画艺术
第一节 湖州竹派的继承者
第二节 王庭筠及金人的墨竹诗画艺术
第四章 元初的墨竹诗画
第一节 以书入画的墨竹画
第二节 湖州竹派的中兴——写实的墨竹传统
一 神似兼备:高克恭的墨竹诗画艺术
二 李珩的墨竹
第三节 士大夫画的巅峰:赵氏墨竹一门
一 古意说:贵有古意和不求形似
二 书画用笔同法论
三 赵氏墨竹画派
第五章 墨竹"文人画"的兴起
第一节 墨竹的独立:文人画的开端
一 墨竹本身的独立:画品与人品
二 墨竹探索——笔与墨
第二节 文人画的实践者:顾安墨竹艺术
第三节 融入生命的体验:吴镇墨竹艺术
一 墨戏:笔墨的主体精神
二 生命的物体
第四节 逸:文人画的巅峰
一"逸笔"与"逸气"说
二 写意:萧散简远,恬淡虚静的风格
第五节 趣:王蒙墨竹画地追求
结语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中国文人绘画中"墨竹"形象的内涵[J]. 许围卡.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4(03)
[2]中国古代墨竹画论中的几个基本范畴[J]. 余连祥. 艺术广角. 2002(06)
[3]柯九思墨竹艺术论[J]. 万新华. 东南文化. 1999(04)
[4]水墨画四君子的由来[J]. 青木正儿,陈其和.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6)
[5]元代绘画研究综述[J]. 李铸晋,张欣玮. 新美术. 1990(04)
[6]论赵孟頫的“古意”——宋元画风变因初探[J]. 高名潞. 新美术. 1989(03)
[7]高克恭简论[J]. 张露. 美术研究. 1989(02)
[8]元代绘画的时代主调与画家的民族心理表现[J]. 张启亚. 文物. 1988(10)
[9]苏轼、文同论观竹、绘竹与寓竹[J]. 黄鸣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1)
[10]吴镇诗画丛考[J]. 李德熏. 齐鲁艺苑. 1986(01)
硕士论文
[1]墨竹的符号学分析[D]. 周路平.河南大学 2009
[2]赵孟頫诗歌及其诗画关系研究[D]. 徐拥军.暨南大学 2007
[3]从王庭筠《墨竹枯槎图》看宋金及元初苏轼体系墨竹的传承[D]. 谈生广.南京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27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27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