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与环境艺术
发布时间:2021-02-18 04:59
中国风水是中国建筑环境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的基本依据、规范和指导思想。其作用范围与营建目标与环境艺术具有同源性与相似性。从“艺术”角度研究风水,正是要通过研究古代先人择居方式所产生的效果,发掘其择居方法的艺术性价值,来确立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定位。使环境艺术建构具备传承性、现实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从而试图建立具备中国气质的环境艺术范式,并对环境艺术设计有所指导。文章设置绪论、结论及三块主章节。第一块、风水探源。环境艺术的基础就是对环境本体的认知,对于古代、今天、未来都是一致的。而环境本体包括自然背景、社会背景以及文化意识背景。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不仅是环境艺术的平台,同时也是环境艺术所体现的内容物。第二块、风水与环境艺术营建。风水并不止于古代。但古代的环境设计能够更为纯粹的反映出风水生成流变、发展规律以及内核设计思想的的作用机制。提出风水设计思路的共生性。也就是环境与人共生,聚落与自然共生,建筑群落与城市空间共生,建筑与院落共生,装饰图纹与图底共生、是一个实与虚、阴与阳的共生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城市营建体系,建筑环境营建体系和装饰系统的研究。第三块、环境艺术建构。按照风水的认知模式和核...
【文章来源】: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1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基本观点
1.2 理论基础
1.2.1 现代环境艺术概况
1.2.2 风水研究依据
1.3 研究现状
1.3.1 环境艺术研究现状
1.3.2 风水研究现状
2 风水探源
2.1 自然选择
2.1.1 总体环境特征与择居趋势
2.1.2 区域内部环境特征与风水格局
2.1.3 气候认知与择居变迁
2.1.4 从自然保护到自然审美
2.2 社会背景
2.2.1 氏族聚落生存方式
2.2.2 血缘关系的确立
2.2.3 地缘关系的影响
2.3 文化意识
2.3.1 原初意识
2.3.2 河图洛书
2.3.3“礼”“乐”与风水秩序
3 风水意象与环境艺术营建
3.1 城市环境营建体系
3.1.1 聚落选址
3.1.2 城市形制
3.1.3 营建脉络
3.2 建筑环境营建体系
3.2.1 建筑
3.2.2 环境
3.2.3 园林
3.2.4 室内
3.3 风水色彩与装饰
3.3.1 风水色彩
3.3.2 图样装饰
3.3.3 风水饰物
4 环境艺术建构
4.1 环境能够给予什么
4.1.1 物质
4.1.2 心理
4.1.3 艺术
4.2 什么是环境艺术
4.2.1 环境艺术内涵
4.2.2 环境艺术需要什么
4.3 今天的设计依据
4.3.1 功能拓展与审美变化
4.3.2 环境心理
4.4 环境艺术的设计思路
4.4.1 岁月的魅力
4.4.2 环境形态
4.4.3 关于环境的美
4.4.4 环境艺术范式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砦聚落考古的实践与方法[J]. 赵春青. 考古. 2009(02)
[2]北京清代园林建筑中什锦窗应用之研究[J]. 张亦弛,孟祥彬,刘宪. 中国园林. 2008(05)
[3]旧城遗产保护制度中“原真性”的谬误与真理[J]. 张杰. 城市规划. 2007(11)
[4]风环境理念下建筑形式的生成及意义[J]. 陈飞,蔡镇钰,王芳. 建筑学报. 2007(07)
[5]《山海经》与风水的山岳崇拜[J]. 王育武. 华中建筑. 2007(06)
[6]后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J]. 柏景,周波. 建筑学报. 2007(06)
[7]以景观为框架的组团空间——健康生活视野下的城镇空间拓展模式探讨[J]. 陆邵明. 建筑学报. 2007(06)
[8]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范例——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 仇保兴. 城市规划. 2007(06)
[9]风水观念与古代城市形态[J]. 于云瀚. 学术研究. 2007(02)
[10]风水景观的人文透视——以书院寺观为中心[J]. 吴其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本文编号:3039068
【文章来源】: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1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基本观点
1.2 理论基础
1.2.1 现代环境艺术概况
1.2.2 风水研究依据
1.3 研究现状
1.3.1 环境艺术研究现状
1.3.2 风水研究现状
2 风水探源
2.1 自然选择
2.1.1 总体环境特征与择居趋势
2.1.2 区域内部环境特征与风水格局
2.1.3 气候认知与择居变迁
2.1.4 从自然保护到自然审美
2.2 社会背景
2.2.1 氏族聚落生存方式
2.2.2 血缘关系的确立
2.2.3 地缘关系的影响
2.3 文化意识
2.3.1 原初意识
2.3.2 河图洛书
2.3.3“礼”“乐”与风水秩序
3 风水意象与环境艺术营建
3.1 城市环境营建体系
3.1.1 聚落选址
3.1.2 城市形制
3.1.3 营建脉络
3.2 建筑环境营建体系
3.2.1 建筑
3.2.2 环境
3.2.3 园林
3.2.4 室内
3.3 风水色彩与装饰
3.3.1 风水色彩
3.3.2 图样装饰
3.3.3 风水饰物
4 环境艺术建构
4.1 环境能够给予什么
4.1.1 物质
4.1.2 心理
4.1.3 艺术
4.2 什么是环境艺术
4.2.1 环境艺术内涵
4.2.2 环境艺术需要什么
4.3 今天的设计依据
4.3.1 功能拓展与审美变化
4.3.2 环境心理
4.4 环境艺术的设计思路
4.4.1 岁月的魅力
4.4.2 环境形态
4.4.3 关于环境的美
4.4.4 环境艺术范式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砦聚落考古的实践与方法[J]. 赵春青. 考古. 2009(02)
[2]北京清代园林建筑中什锦窗应用之研究[J]. 张亦弛,孟祥彬,刘宪. 中国园林. 2008(05)
[3]旧城遗产保护制度中“原真性”的谬误与真理[J]. 张杰. 城市规划. 2007(11)
[4]风环境理念下建筑形式的生成及意义[J]. 陈飞,蔡镇钰,王芳. 建筑学报. 2007(07)
[5]《山海经》与风水的山岳崇拜[J]. 王育武. 华中建筑. 2007(06)
[6]后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J]. 柏景,周波. 建筑学报. 2007(06)
[7]以景观为框架的组团空间——健康生活视野下的城镇空间拓展模式探讨[J]. 陆邵明. 建筑学报. 2007(06)
[8]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范例——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 仇保兴. 城市规划. 2007(06)
[9]风水观念与古代城市形态[J]. 于云瀚. 学术研究. 2007(02)
[10]风水景观的人文透视——以书院寺观为中心[J]. 吴其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本文编号:3039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3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