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格致与花鸟画 ——以南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22 01:32
  自1905年中国废除科举制、“科学”取代“格致”以来,特别是五四以后,士大夫如何格物已被遗忘。虽然格致的程序一直被保留在中国画家口传亲授的学习国画传统之中,但差不多无人知晓格致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如何进行的。本论文试图通过中国思想与绘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现存最早、流传有绪的宋刊《梅花喜神谱》为案例探索宋人格物思想对花鸟画的影响,通过对作者宋伯仁在画梅花过程中格致思想的还原,揭示理学家通过常识外推认识世界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国绘画从花鸟、人物到山水用格物来写生并指导绘画实践的过程。本论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梅花喜神谱》是一部类似于家谱的、记录梅花荣悴过程的谱系之作,但为后世技法画谱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二、虽然后人可以把《梅花喜神谱》当作技法画谱来用,但至少对作者来说,它不是画谱,而是一部记录其爱梅、格梅过程的图谱,反映了宋代儒生的格物思想。三、格致思想在宋人花鸟画中的体现。通过对此谱的解读,可以纠正自清末阮元以来仅仅把它看成是一部教人学画的技法画谱的成见和现代学者仅仅把它当作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咏物诗”的偏见;同时,它可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宋代儒生通过画梅花就可以感受对治国平天...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5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格致与花鸟画 ——以南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为例


梅花形态

戊戌,喜神,家马,生平


图 1-13 冯超然《宋伯仁画像》,选自上海博物馆藏《梅花喜神谱》另外,从他存世的诗作中也能得到一些零星的生平资料,在其《西熙戊戌家马塍稿》中所收录的第一首诗《四十》:“役役人间世,齐头四十年。读书虽未已,作事亦徒然。……”可知他在嘉熙戊戌年(1238)已经四十岁了,上推四十年,即南宋(1199),由此推知其生年约在 1199 年。他小字“忘机”,3号器之叟、

临安,戊戌,家马,杭州


叟1、雪岩耕田夫2、老岩3等等,举宏词科4,著有《雪岩集》、《马塍稿喜神谱》等。绍定六年癸巳(1233)开始在泰州拼桑鹾场监督盐课,三年丙申年(1236)去职,嘉熙丁酉年(1237)春天移居临安(杭州)盐桥生活可能在临安五月二十一日的大火中结束,5秋天侨居余杭门外的西能在移居西马塍后不久他回到泰州谋职。但是,经过二个月的奔波,又安。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宋画院教育初探[J]. 顾平,杨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0(06)
[2]宋代画院教育及其历史地位[J]. 周小瑾,张凯.  大众文艺. 2010(16)
[3]论宋代咏梅词的创作范式[J]. 马宁.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4]论宋人私刻《梅花喜神谱》的艺术价值[J]. 傅怡静.  中国书画. 2008(11)
[5]论中国古代书法的笔法传授谱系与观念[J]. 贺文荣.  美术观察. 2008(08)
[6]赞体的演变及其所受佛经影响探讨[J]. 高华平.  文史哲. 2008(04)
[7]《周易》与类比推理[J]. 周山.  周易研究. 2007(06)
[8]中国哲学史上的直觉思维管窥[J]. 陈永杰.  兰州学刊. 2007(07)
[9]由“美人”到“君子”——中国花鸟画意象“文人化”考释[J]. 胡俊.  新美术. 2007(02)
[10]浅谈中国花鸟画的寄情和寓意[J]. 张东华.  中国花鸟画. 2006(05)

博士论文
[1]唐代花鸟画研究[D]. 刘婕.中央美术学院 2008
[2]《芥子园画传初集》考评[D]. 刘越.南京师范大学 2007
[3]“理一分殊”理念下的朱熹哲学[D]. 王广.山东大学 2005
[4]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理论研究[D]. 郑勤砚.首都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宋代画院与画学美术教育模式研究[D]. 孙红阳.广州大学 2009
[2]宋代画院教育及其对当今中国画教育的启示[D]. 傅吉鸿.西南师范大学 2004
[3]论宋代隐逸词[D]. 王伟伟.山东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45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45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c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