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江友樵后期《三峡写生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7 02:01
  江友樵三峡写生册共有两册,一册作于1953年“北游京师”之时,另一册作于1974年“文革时期”。文章将从江友樵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入手,通过四个方面重点分析其后期《三峡写生册》。分析后期《三峡写生册》造境的特点;后期《三峡写生册》笔墨的特点;分析后期三峡写生中与传统绘画的关联;把江友樵后期《三峡写生册》与同时期画家的三峡写生作横向对比,突出其写生特点。江友樵三峡写生所启示我们的,首先应是其对待传统的态度,在当今庞杂的文化知识体系下,中国画不可失去民族特色,民族传统绘画的精神应当被重视,江友樵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其次是其对传统深入理性的认知和理解,在传统与师造化中做探索。在共性的基础上继而去寻求突破,发展个性,江友樵正是在这样的一条艺术道路上探寻着。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江友樵后期《三峡写生册》研究


0世纪三峡旧照片

照片,三峡,方法


西南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关于后期《三峡写生册》9图2-120世纪三峡旧照片图2-2早期三峡写生1953年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类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以一图以。”①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言:“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②“中国陆地广大深远,苍苍茫茫,中国人多喜欢登高望远(重九登高的习惯),不是站在固定角度透视,而是从高处把握全面。这就形成了中国山水画‘以大观携的特点”。③中国山水画不同于西画,不受焦点透视的制约,有其特有的透视法则,其观察视角是自由的,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三峡位于中国腹地,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大峡谷组成,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郦道元曾有“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描写。因此,仅凭以常规的乘船游览方式难以将三峡盛景尽收眼底。在早期的三峡写生中,江友樵采正是采用了“以大观斜的方法,使其在经营位置时并不拘泥一个点,而是在将崇山峻岭收于胸襟的基础上自由地组合与裁剪,强调画家自身的主观性。如图(2-1,2-2)早期三峡写生(图2-1至2-4)多采用了全景式构图,以移步换景的方法将作者对三峡的心象呈现在同一画面之中,体现画面的距离感。《山水纯全集》中说到“凡画全景者,山重叠覆压,咫尺重深,以近次远,或以下层叠,分布相辅,以卑次尊,各有顺序”。④作者将山峰以竖直线的方式由画面底部向上生发,并进行层①王伯敏著,《中国绘画通史》,138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1.②宗白华,《艺境》,417页,商务印书馆,2011(2013.4重印).③同上④韩拙撰《山水纯全集》,引自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修订版(下)第665页,人民美术?

三峡


西南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关于后期《三峡写生册》10层叠加,使画面具有上冲之势,表现出三峡两岸相对,高峰连绵不断之意。《李可染山水画讲义中》说道;“纸是平面,上下堆砌,左右分列都很容易,但是表现前后纵深,就要苦心经营。”①画面中(图2-4,2-6)江水的曲折幽深之感,正是江友樵苦心经营之所在,同时云雾(图2-3,2-6)巧妙的穿插既破除山势一顺之弊同时更增添画面灵气,使人不觉其有拥塞之感。而在后期三峡写生中(图2-7至2-10),江友樵则注重对景物进行灵活取舍,大胆剪裁,采用了将主景于画面中的某一个边角上开始生发,并对其放大着重刻①李可染著,李小可编《李可染山水画论稿》,118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5.图2-3早期三峡写生1953年图2-4早期三峡写生1953年图2-5早期三峡写生1953年图2-6早期三峡写生1953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习民族传统的表率——记江友樵的画[J]. 陈传席.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01)
[2]寂寞而纯美的艺术——读江友樵先生的画[J]. 林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01)
[3]齐白石的《荐江友樵信》[J]. 谈晟广.  中华书画家. 2016(08)
[4]江友樵年表[J]. 韩祥生.  中国书画. 2016(07)

博士论文
[1]李可染山水画“墨法”研究[D]. 卜登科.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硕士论文
[1]陆俨少山水画写生研究[D]. 李林郁.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本文编号:3068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68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9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