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花鸟画造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4 16:44
本论文以造境问题为核心,以绘画作品的本体研究为主体,以概念、理论的讨论为辅助,运用图像学和文献阐释相结合的方法,对元代的花鸟画进行综合探究。论文题目选用“造境”一词,是因为“造”字的动词性,造境与意境、画境等词不同,造境有创作、经营的意思,又有意境的含义,意在强调从本体即笔墨语言的角度,来对元代花鸟画的造境进行相关研究。论文第一章首先讨论造境的概念与意境的生成;接着辨析了作为文学手法的造境、写境与中国画造境的关系;然后简述元代的花鸟画的状况,并讨论宋代与元代花鸟画的区别。第二章实景与造境,从物象与画的关系来探究实景到画境的具体造境过程。第三章笔墨与造境是论文的核心,第一节简述笔墨的概念以及概念的发展;第二节讨论赵孟頫与陈琳花鸟画的笔墨与造境,考察作品笔墨的生成与细节;第三节墨花墨禽,通过对具体作品的笔墨研究,来探讨元代花鸟画造境的笔墨特征、内涵与精神;第四节讨论元代笔墨革命对花鸟画造境的影响。第四章探究支撑和影响元代花鸟画的哲学思想与审美观念。论文围绕造境问题,在各章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图像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与解读,试图探究出元代花鸟画造境背后的精神实质。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6:柯九思晚香高节图轴元代纸本墨笔纵126.3厘米横75.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在造境时画家会选取与欲表达的主题、情感相符合的景象来增加绘画的表现力
图:11: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元代纸本笔墨纵27.3厘米横9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再次是画中的树木枝干与竹子杂草,三组树木的空间分布得非常巧妙
图17:张中桃花幽鸟图轴元代纸本墨笔纵112.2厘米横31.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宋元花鸟画风格的转变[J]. 鲁剑桥. 美术大观. 2015(07)
[2]“墨花墨禽”形式发展述略[J]. 鄂玉梅. 艺术教育. 2014(07)
[3]元代“墨花墨禽”形式语言的传承与当代意义[J]. 王新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2(05)
[4]元代文人水墨花鸟画的兴起与发展[J]. 沈强. 美术教育研究. 2012(11)
[5]“写意观念”与“写意技法”[J]. 阴澍雨. 美术观察. 2012(03)
[6]论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影响[J]. 沈兰,唐赛军.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7]论元代花鸟画“不施彩,而纯以墨色者”的原因[J]. 吴文轩. 艺术教育. 2007(12)
[8]张中的写意花鸟画[J]. 穆益勤.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5(03)
[9]王渊和他的墨笔花鸟[J]. 穆益勤.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04)
博士论文
[1]从‘‘无我”到‘‘有我”[D]. 林茵.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5
[2]元代花鸟画中的水墨之风[D]. 李夏夏.天津大学 2015
[3]传统水墨花鸟画之源流与缘变阐幽抉微[D]. 韩璐.中国美术学院 2011
硕士论文
[1]浅谈中国花鸟画的造境[D]. 冯旋.中国美术学院 2015
[2]试论元代王渊墨花墨禽的艺术特色[D]. 李小彪.西北师范大学 2015
[3]元代文人山水画的造境研究[D]. 张香姬.延边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82559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6:柯九思晚香高节图轴元代纸本墨笔纵126.3厘米横75.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在造境时画家会选取与欲表达的主题、情感相符合的景象来增加绘画的表现力
图:11: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元代纸本笔墨纵27.3厘米横9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再次是画中的树木枝干与竹子杂草,三组树木的空间分布得非常巧妙
图17:张中桃花幽鸟图轴元代纸本墨笔纵112.2厘米横31.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宋元花鸟画风格的转变[J]. 鲁剑桥. 美术大观. 2015(07)
[2]“墨花墨禽”形式发展述略[J]. 鄂玉梅. 艺术教育. 2014(07)
[3]元代“墨花墨禽”形式语言的传承与当代意义[J]. 王新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2(05)
[4]元代文人水墨花鸟画的兴起与发展[J]. 沈强. 美术教育研究. 2012(11)
[5]“写意观念”与“写意技法”[J]. 阴澍雨. 美术观察. 2012(03)
[6]论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影响[J]. 沈兰,唐赛军.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7]论元代花鸟画“不施彩,而纯以墨色者”的原因[J]. 吴文轩. 艺术教育. 2007(12)
[8]张中的写意花鸟画[J]. 穆益勤.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5(03)
[9]王渊和他的墨笔花鸟[J]. 穆益勤.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04)
博士论文
[1]从‘‘无我”到‘‘有我”[D]. 林茵.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5
[2]元代花鸟画中的水墨之风[D]. 李夏夏.天津大学 2015
[3]传统水墨花鸟画之源流与缘变阐幽抉微[D]. 韩璐.中国美术学院 2011
硕士论文
[1]浅谈中国花鸟画的造境[D]. 冯旋.中国美术学院 2015
[2]试论元代王渊墨花墨禽的艺术特色[D]. 李小彪.西北师范大学 2015
[3]元代文人山水画的造境研究[D]. 张香姬.延边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82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8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