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建国十七年赵望云写生作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10:55
  西北地区自古以来都是以险峻著称,既有挺拔陡峭的悬崖峭壁,又有绵延起伏的沟壑深谷,古有描绘西北地区地貌的传世名作《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而今又有“长安画派”等。对于这片区域,中国的山水画家们从未停止过他们的笔墨对其表现,进行艺术创作,而谈到“长安画派”就不得不论这一画派的奠基人——赵望云先生。赵先生在抗战时期就以其表现农民生活的写生作品成名,他当时刊登在《抗战画报》上的作品不但在业内人士中影响深远,甚至对我国的抗战事业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当时赵先生的作品多以人物画为主,而我们所熟知的“长安画派”中的赵望云先生的作品,已经以山水画为其主要画种了,尤其是他在建国初期的十几年里在西北地区作的大量写生作品,不但描绘了西北的地势险峻,还表现出了西北人民在建国初期的生活及劳动场景。本文将对赵望云先生自建国以后到文革以前这一时间段里的写生作品做一个系统的分析总结。这一时期内的作品无论是从笔墨、构图、形式方面,都凝聚了赵先生高超的绘画技艺以及其独特魅力的人格精神,这也不枉世人皆称他为“大师”。在不同时期里的赵先生,其绘画风格都有明显的不同,早期的“农村写生”主要以表现苦难下的劳苦人民的生活样貌为主,...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建国十七年赵望云写生作品研究


赵望云“农村写生”作品

连环画,作品,劳动者


???“艺术家应该走出象牙之塔,来到十字??先生自己也出身农民家庭,因此他对劳??某些悲天悯人、同情民众的作品不同。??渡众生般的同情,而是自身就是农民的??历的种种……”????世纪中国画坛“为人生”思潮的先驱》??劳动者有着情感共通的“文化劳动者”,??所变现的农民的困苦与无助中看的出来,??看的出来。同样是画劳动者,虽然表现??两者无论是在表现手法还是寓于的艺术??。赵先生笔下的劳动者,无论是困苦还??

宝成铁路,内在情感,云参,人物形象


的生活不再是受压迫的了,因此赵先生在表现的时候,无论是人物的姿态与表情??都显得充满喜悦。赵先生似乎是捕捉到了一群农妇聚在一起唠家常的动态将其表??现,唠家常必然是与“土改”相关,既然人物形象皆喜悦,那就说明了建国后的??劳动人民真的与过去大不同。赵先生在这些细节上的表现手法,不仅可以直接还??原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的真实状况,更是让观赏者能够清楚直观的去感受到艺术??家赋予的内在情感,这种情感正是赵先生身为“文化劳动者”所具有的真实感受。??1.2?1955年宝成铁路沿线写生??“宝成铁路、三门峡工程兴建动工时,他(赵望云)也深入到战斗在工地上??的群众中去。建设大军鼓舞着他,他创作的画,也很能鼓舞人们”???——张明坦??1955年,赵望云参加了陕西省赴宝成铁路建设的慰问团,随团写生,收获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写生的传统与创新——赵望云西北山水画水墨语言新探索[J]. 郭茗.  戏剧之家. 2017(05)
[2]品居极上之文,只是本色——对赵望云中国画艺术的再认识[J]. 王宁宇.  美术. 1991(05)

博士论文
[1]“长安画派”口述史研究[D]. 刘艳卿.西北大学 2016
[2]赵望云绘画艺术研究[D]. 李波.西安美术学院 2016

硕士论文
[1]长安画派中山水画的笔墨研究[D]. 梁咏莉.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99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99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8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