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传统绘画透视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22:59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意象化,节奏流动化,用远近法、三远法等来表现空间。西方传统绘画追求科学、逼真、静止以焦点透视,凝固的时间来表现空间关系,这方面国内外已经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缺乏较系统研究,尤其是中西方各自形成成熟的透视法之前的绘画历史的发展对透视观的影响。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绘画透视角度,对中西的绘画在表现空间的差异及其成因作进一步的比较研究。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讨论观看方式的不同对透视观的形成有哪些差别,从视觉投影到对自然的态度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中西绘画观看方式的不同进而对透视方式产生的差别。第二部分着重阐述艺术中的空间观念。东西方视觉再现物体是有所不同。西方用透视法来完成视觉再现。东方用阶梯形式来完成视觉再现物体。第三部分从古埃及绘画方式说起,讲到投影的使用、舞台空间的出现直至文艺复兴时期线透视确立这中间的绘画历史中,透视法的逐渐形成、演变和历史意义。第四部分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统一空间的表现手法,用远近法、三远法等来表现空间,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透视实际应该是种鸟瞰。阐述中国绘画史中透视观和空间的演变。与第三部分结合得出在空间表现方面中西绘画存在的根本...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古埃及壁画美索不达米亚艺术和埃及一样是概念再现,在亚述时代,由于颜色和框架的出现,
类型经达到这样的情况,开始将图画的垂直平面转化为有虑另一种在罗马绘画中发现的空间形式被它以前的人转变为远景,主要与风景画有关(图 3-2)。罗马绘是神话情境;第二种是景色,主要涉及建筑风格和壁话中。每一种再现类型都有不同的空间效果。神话情表现出舞台空间的处理效果,在地平面有限深度之上,全景画取得了三维空间的深度效果,尽管其画面平面物体的效果克服了中立的图画平面,描画性的、细小际上只是在垂直图画表面上创造了巨大空间深度的幻
大利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北方绘画的影响。从舞台空间衍生而来的背景基本上与在 10-11 世纪同一起源的背景没有区别尽管不是很多,分层与分格背景也出现在 12 世纪意大利的绘画作品中。晚些分层背景与单一色彩背景和那些从舞台空间背景衍生出来的背景一起出现在《无屠杀》(图 3-3)中,然而在这里,宽的中心色带采用了一些舞台空间效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中国画中的“空白”形式[J]. 张天爽. 文教资料. 2009(32)
[2]中国绘画的空间布白研究[J]. 崔文博. 文教资料. 2008(25)
[3]中西传统绘画透视理论之比较[J]. 唐必刚.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03)
[4]“三远”与“空间”——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辨异[J]. 周军.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5]西方现代绘画空间的发展与终结[J]. 张宾雁. 文艺评论. 2006(03)
[6]建构古典山水画空间理论的话语体系——释"以大观小"的思维智慧[J]. 刘继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1)
[7]透视的空间和叙事的方式——读弗朗切斯卡、佩鲁基诺等画家的作品[J]. 刘伟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4(03)
[8]中国古代绘画透视散论[J]. 严文刚.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
[9]浅论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空间透视[J]. 董军.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1(04)
[10]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J]. 顾平.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2)
硕士论文
[1]试论:中国传统绘画的空间意识[D]. 曾晓霞.厦门大学 2009
[2]中国传统绘画空间美的构造[D]. 宋云华.西安美术学院 2009
[3]浅析绘画空间的衍变[D]. 朱嗣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关于中国山水画“黑白”问题的思考[D]. 晏铭.湖南师范大学 2008
[5]论中国山水画的空间[D]. 周晓.西安美术学院 2007
[6]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营造[D]. 陈慧钧.湖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00470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古埃及壁画美索不达米亚艺术和埃及一样是概念再现,在亚述时代,由于颜色和框架的出现,
类型经达到这样的情况,开始将图画的垂直平面转化为有虑另一种在罗马绘画中发现的空间形式被它以前的人转变为远景,主要与风景画有关(图 3-2)。罗马绘是神话情境;第二种是景色,主要涉及建筑风格和壁话中。每一种再现类型都有不同的空间效果。神话情表现出舞台空间的处理效果,在地平面有限深度之上,全景画取得了三维空间的深度效果,尽管其画面平面物体的效果克服了中立的图画平面,描画性的、细小际上只是在垂直图画表面上创造了巨大空间深度的幻
大利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北方绘画的影响。从舞台空间衍生而来的背景基本上与在 10-11 世纪同一起源的背景没有区别尽管不是很多,分层与分格背景也出现在 12 世纪意大利的绘画作品中。晚些分层背景与单一色彩背景和那些从舞台空间背景衍生出来的背景一起出现在《无屠杀》(图 3-3)中,然而在这里,宽的中心色带采用了一些舞台空间效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中国画中的“空白”形式[J]. 张天爽. 文教资料. 2009(32)
[2]中国绘画的空间布白研究[J]. 崔文博. 文教资料. 2008(25)
[3]中西传统绘画透视理论之比较[J]. 唐必刚.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03)
[4]“三远”与“空间”——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辨异[J]. 周军.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5]西方现代绘画空间的发展与终结[J]. 张宾雁. 文艺评论. 2006(03)
[6]建构古典山水画空间理论的话语体系——释"以大观小"的思维智慧[J]. 刘继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1)
[7]透视的空间和叙事的方式——读弗朗切斯卡、佩鲁基诺等画家的作品[J]. 刘伟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4(03)
[8]中国古代绘画透视散论[J]. 严文刚.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
[9]浅论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空间透视[J]. 董军.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1(04)
[10]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J]. 顾平.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2)
硕士论文
[1]试论:中国传统绘画的空间意识[D]. 曾晓霞.厦门大学 2009
[2]中国传统绘画空间美的构造[D]. 宋云华.西安美术学院 2009
[3]浅析绘画空间的衍变[D]. 朱嗣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关于中国山水画“黑白”问题的思考[D]. 晏铭.湖南师范大学 2008
[5]论中国山水画的空间[D]. 周晓.西安美术学院 2007
[6]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营造[D]. 陈慧钧.湖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00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00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