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意象油画中的文人画特征
发布时间:2021-03-29 03:37
20世纪初,在向西方学习的文化浪潮的冲击下,处于萌芽期的中国油画就已经开始了对其进行中国文化的改造和转换,而在油画中融入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特征的“意象性”,则是这种改造和转换的一个重要特征。油画作为一个外来艺术语言,它在中国一百多年来,吸收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营养,中国的油画家从意象油画的逻辑起点、写实性绘画的意象转换、人文江南的意象探索、意象油画的特征与边界等几个方面对“意象油画”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阐述。虽然中国的油画家运用的是西方的艺术语言形式,具有西画的艺术样式,但是其内核却是东方的,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因而在油画创作中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融入中国的传统绘画的元素。中国当代油画家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也就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发挥油画原有艺术语言与表现力时,植入了中国的写意精神和笔墨意趣。作为中国油画民族化进程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中国意象油画的出现也许可以成为对中国油画民族化瓶颈的突破。研究中国“意象油画”中的文人画特征,立足于东方本土文化的思考,了解本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以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粹为宗旨,使中国油画民族化能够前进一步,同时又要结合西方油画的...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向日葵》凡·高
《海边的两个塔希提妇女》高更
色、意境的形式意味与文化意味。林风眠的油画虽然不以及彩墨画的艺术实践,都对他的同代和后代“意象油。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中西调和’的思想动力和‘兼融中西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创造源泉。习苏联美术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积极而深刻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创作观念与方式成为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美术界就怎样学习苏派油画的问题显然是对“全盘苏化”的反拨。油画民族化的提出虽然的独尊与霸悍,但却标识了中西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识,是本土文化的一种觉醒,是民族文化与审美心理对向内转化的主观愿望与客观要求。特别是董希文在《从图 3 《山居相马》 林风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J]. 董希文. 美术. 2003(07)
[2]对油画、雕塑民族化的几点意见[J]. 倪贻德. 美术. 1959(03)
本文编号:3106826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向日葵》凡·高
《海边的两个塔希提妇女》高更
色、意境的形式意味与文化意味。林风眠的油画虽然不以及彩墨画的艺术实践,都对他的同代和后代“意象油。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中西调和’的思想动力和‘兼融中西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创造源泉。习苏联美术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积极而深刻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创作观念与方式成为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美术界就怎样学习苏派油画的问题显然是对“全盘苏化”的反拨。油画民族化的提出虽然的独尊与霸悍,但却标识了中西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识,是本土文化的一种觉醒,是民族文化与审美心理对向内转化的主观愿望与客观要求。特别是董希文在《从图 3 《山居相马》 林风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J]. 董希文. 美术. 2003(07)
[2]对油画、雕塑民族化的几点意见[J]. 倪贻德. 美术. 1959(03)
本文编号:3106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06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