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遗民思想与遗民绘画
发布时间:2021-03-29 07:21
明末清初时期,朝代更迭,国家危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替代汉族统治。从明朝遗留下来的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很重视名节和士气,他们怀着孤臣孽子之心,在政治上不与清统治者合作,有的勇敢的奋起抗争,有的则遗世清高隐居山林。社会的发展使明末清初的遗民画家在再现元朝时期清淡、超脱、幽忧怅然的一种空旷、冷寂的绘画风格。他们怀揣着遗民悲凉孤傲的心情,在书画作品中体现出超尘拔俗的冰清玉洁之气。遗民绘画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在朝代更迭之际复杂的心理状态和人生处世哲学。选择逃禅、归隐的生活方式虽然达到了远离尘世和不仕新朝的目的,但并不能使遗民画家忘却家国之恨、民族之悲;畅游山水、寄情书画也未能完全排除心头时常涌起的国破家亡的悲痛。画为心声,遗民画家的绘画充分表达其内心的真情实感。遗民画家们生逢乱世之中,处于国家危难之时,激烈、动荡不堪的社会变化使遗民画家们在绘画领域内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于愤世中张扬个性,在怀古里展示节操,形影独吊,以遁世的态度,抚慰内心的痛苦煎熬。本文主要是探讨清初时期的遗民画家的思想行为和其作品中的绘画风格以及从多角度揭示清初遗民绘画的诸多因素和作品中隐含的思想内容。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清初遗民思想的背景
(一) 明末清初时期的社会因素
(二) 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因素
(三) 明末清初时期禅学的因素
二、元初、清初遗民画家的形成
(一) 遗民画家的性质
(二) 遗民绘画的溯源
(三) 遗民绘画的师承关系
(四) 遗民绘画的艺术共性
三、元初遗民画家的绘画风格及其特点
(一) 龚开
(二) 钱选
(三) 罗稚川
(四) 王迪简
(五) 温日观
(六) 颜回
四、清初遗民画家的绘画风格及其特点
(一) "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四人
(二) "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四人
(三) 其他遗民画家
结语
参考书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遗民与清初满汉文化的整合[J]. 孔定芳.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5(04)
[2]现代中国画的文化品格[J]. 吴耀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3]现代中国绘画史学体系的建构——评民国时期三部绘画史著作[J]. 郑敏惠.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4]清初遗民绘画的时代特色[J]. 汪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5]“密者”不“密”,“疏者”不“疏”——顾恺之与吴道子的线条笔法之比较[J]. 张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6]清初明遗民的“云游”行为及其意蕴[J]. 孔定芳. 人文杂志. 2005(03)
[7]王士禛与明遗民交游事迹考论[J]. 李圣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8]渐江出家时间、缘由辨析[J]. 陈林. 美术研究. 2004(04)
[9]海州明朝遗民刘文照[J]. 朱炳旭.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10]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与明遗民的诉求[J]. 孔定芳. 人文杂志. 2004(05)
本文编号:3107161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清初遗民思想的背景
(一) 明末清初时期的社会因素
(二) 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因素
(三) 明末清初时期禅学的因素
二、元初、清初遗民画家的形成
(一) 遗民画家的性质
(二) 遗民绘画的溯源
(三) 遗民绘画的师承关系
(四) 遗民绘画的艺术共性
三、元初遗民画家的绘画风格及其特点
(一) 龚开
(二) 钱选
(三) 罗稚川
(四) 王迪简
(五) 温日观
(六) 颜回
四、清初遗民画家的绘画风格及其特点
(一) "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四人
(二) "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四人
(三) 其他遗民画家
结语
参考书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遗民与清初满汉文化的整合[J]. 孔定芳.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5(04)
[2]现代中国画的文化品格[J]. 吴耀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3]现代中国绘画史学体系的建构——评民国时期三部绘画史著作[J]. 郑敏惠.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4]清初遗民绘画的时代特色[J]. 汪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5]“密者”不“密”,“疏者”不“疏”——顾恺之与吴道子的线条笔法之比较[J]. 张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6]清初明遗民的“云游”行为及其意蕴[J]. 孔定芳. 人文杂志. 2005(03)
[7]王士禛与明遗民交游事迹考论[J]. 李圣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8]渐江出家时间、缘由辨析[J]. 陈林. 美术研究. 2004(04)
[9]海州明朝遗民刘文照[J]. 朱炳旭.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10]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与明遗民的诉求[J]. 孔定芳. 人文杂志. 2004(05)
本文编号:3107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0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