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拓展 融合 创新—浅析意象油画中的表现语言
发布时间:2021-07-05 23:16
中国文化具有极强的融合性与同化性。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到唐朝时期就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石窟寺庙建筑都体现出了浓郁的中国特色。而且佛教的理论融合中国的本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禅宗”,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实现了文化的民族化。清末民初,国家积贫积弱,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再次出现。中国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都与中年国文化的融合性与同化性密不可分,这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节赢得了时间,所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油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殖民手段传入中国,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由被动的模仿转向主动的创作;有油画语言的失语转向发出强劲的民族之声。那就是具有中国审美意识的意象油画开始形成并蔚为大观。文章首先介绍了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油画由传教士传入中国,在当时国画一统天下的背景下,并未形成气候。随着中国画的程式化愈发加重,艺术家开始向油画学习来改良中国绘画,于是兴起留学热潮。学生学成回国后大都成为近代美术教育的中坚,为中国的油画的发展培养了后继力量。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油画逐步找到了发展的方向...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1章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1 传教士的早期传入
1.1.1 明末的初步传入
1.1.2 清初的短暂发展
1.2 中国人的早期探索
1.2.1 民间的主动学习
1.2.2 官方的留学派遣
1.3 中国对油画民族化语言的探索
第2章 意象油画简论
2.1 传统中国画的基本元素——写意性
2.1.1 写、意以及写意的内涵
2.1.2 写意性的体现
2.2 民族化油画的基本元素——意象性
2.2.1 意、象、以及意象的内涵
2.2.2 意象性的体现
2.3 意象油画在中国的发展
2.3.1 意象油画的初步发展
2.3.2 意象油画的民族化时期
2.3.3 意象油画的多元化时期
第3章 意象油画的民族化语言转变
3.1 意象油画中“光”的表现形式
3.1.1 传统国画中“光”的运用
3.1.2 传统油画中“光”的运用
3.1.3 意象油画中“光”的运用
3.2 意象油画中“线”的表现形式
3.2.1 传统国画中“线”的运用
3.2.2 传统油画中“线”的运用
3.2.3 意象油画中“线”的运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意象油画”之我见[J]. 翟勇. 美术. 2006(02)
[2]意象油画百年[J]. 尚辉. 美术. 2005(06)
[3]明清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研究[J]. 胡光华. 美术. 2004(01)
[4]对油画、雕塑民族化的几点意见[J]. 倪贻德. 美术. 1959(03)
[5]談中国画的特征[J]. 刘海粟. 美术. 1957(06)
硕士论文
[1]绘画意象与中国意象油画[D]. 刘文齐.安徽师范大学 2007
[2]论中国意象油画[D]. 王旭.延边大学 2006
[3]中国当代油画的意象性[D]. 潘晓燕.安徽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67023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1章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1 传教士的早期传入
1.1.1 明末的初步传入
1.1.2 清初的短暂发展
1.2 中国人的早期探索
1.2.1 民间的主动学习
1.2.2 官方的留学派遣
1.3 中国对油画民族化语言的探索
第2章 意象油画简论
2.1 传统中国画的基本元素——写意性
2.1.1 写、意以及写意的内涵
2.1.2 写意性的体现
2.2 民族化油画的基本元素——意象性
2.2.1 意、象、以及意象的内涵
2.2.2 意象性的体现
2.3 意象油画在中国的发展
2.3.1 意象油画的初步发展
2.3.2 意象油画的民族化时期
2.3.3 意象油画的多元化时期
第3章 意象油画的民族化语言转变
3.1 意象油画中“光”的表现形式
3.1.1 传统国画中“光”的运用
3.1.2 传统油画中“光”的运用
3.1.3 意象油画中“光”的运用
3.2 意象油画中“线”的表现形式
3.2.1 传统国画中“线”的运用
3.2.2 传统油画中“线”的运用
3.2.3 意象油画中“线”的运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意象油画”之我见[J]. 翟勇. 美术. 2006(02)
[2]意象油画百年[J]. 尚辉. 美术. 2005(06)
[3]明清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研究[J]. 胡光华. 美术. 2004(01)
[4]对油画、雕塑民族化的几点意见[J]. 倪贻德. 美术. 1959(03)
[5]談中国画的特征[J]. 刘海粟. 美术. 1957(06)
硕士论文
[1]绘画意象与中国意象油画[D]. 刘文齐.安徽师范大学 2007
[2]论中国意象油画[D]. 王旭.延边大学 2006
[3]中国当代油画的意象性[D]. 潘晓燕.安徽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67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6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