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传统表现技法十八描在当代中国画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1-07-24 11:26
  传统技法十八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但在近现代的中国画作品中却很少能看到纯线描的作品,就部分大型的展览来看寥寥无几的和线描有关的作品。当代作品中由于近些年举办地全国线描展,我们才得以欣赏到线描的魅力。这就要求当代的画家应该对传统的文化进行重视,多借鉴优秀的文化,汲取传统的营养,更好地将传统运用到当代作品的创作中去。当然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下,传统的文化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当代越来越多的画家们用线描去创造好的中国画作品,画家们对线描的重视正是说明了他们对十八描技法进行了很好传承,对传统的文化的弘扬。线描是绘画作品中一种重要的技法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审美取向,线描的发展在当下这一美好的时代在不断前进与发展,使得画家们创作出符合当代审美题材的艺术作品。本篇论文主要以十八描为主线贯穿全文,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与创造。本文围绕着传统十八描在当代的发展来研究,并对线描发展进行分析。最终回归到“线”这一本质上,对十八描有更清晰地认知从而创作出成熟的作品。古人云简而愈备,意为越简单越周全。十八描技法中的每一种都是精简的描绘出物体的模样,多一笔太繁、少一笔太简,每种描法都有其特定旳意味。本文...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传统表现技法十八描在当代中国画中的意义


李公麟《维摩诘图》局部

局部图,维摩诘,白描


。在源远流长的绘画史发展历程中,最早出现的《人物龙凤图》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帛画代表作,此画作者采用了白描画法其线条精炼、简洁,属白描画早期的经典作品之一。随着历史的演进,汉代壁画所描绘的样式图案也在中国白描画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盛世辉煌的唐朝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是艺术的巅峰与辉煌时期,吴道子、张萱、周昉的白描画更是令人赞叹的绝世作品。对于白描运用最多的时期当属宋代,宋代李公麟所绘《五马图》其运用白描法,不仅线条流畅,墨色变化也很丰富,实属传世佳品。李公麟所绘的《维摩诘图》(图1-图2)不仅线条流畅优美,而且完全表达出其画面中人物的特色,是后人学习的典范。图1李公麟《维摩诘图》局部图2李公麟《维摩诘图》局部元代白描在绘画史中的意味性就少了一些,元代工笔画比较少但多水墨写意,像是钱选的《洗象图卷》此作品运用了游丝描,画中线条工整顿挫且有力。更著名的是元四家的各种皴法写意画。到了明清时期白描更为稀少,吴伟作《武陵春图卷》作品中明显看出画家所绘线条是师法唐宋绘画作品中的线条,其画面的韵律感和线条精确性在此画中都很突出。历经千百年,后世绘画学者把它们归纳为十八种,称为十八描。“总的来说,以十八描为主要表现手法的白描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帛画开始就已成为中国画中的一个独立的画种。”①中国人物画以线为骨,并且十分注重线型的变化。从几千年的经典①邓刚、程心颖.《从“十八描”看历代人物画线描的发展进程》.2007年

局部图,白描,线条,人物画


一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习这一文化并将传统的白描人物画用当代的眼光去继承去发展,使白描人物画在当下绽放光芒。线不止拘泥于表现在纸上,岩画与彩陶的线也是具有研究意义,二者的线是不一样的,岩画的线比较粗狂具有概括性,而彩陶上的线条是具有装饰性的,绘画性较强,二者有本质的差别。在战国时期绘画所用线条是飘逸的、简约的线条,帛画就是突出的代表。魏晋时期的顾恺之用春蚕吐丝、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去表达画面。盛唐时期的吴道子用“莼菜条”表现出人物的气势、状态与个性,传其所绘的《送子天王图》表现出上诉的特点(图3-图4)。线描发展到北宋,李公麟集“铁线描”、“兰叶描”与“莼菜条”在作品中自成一家,具有鲜明的绘画特色。在线条不断地漫长发展中,赵孟頫、赵之谦将笔法的墨趣,书法的精髓融入到绘画作品之中抒发胸中逸气。此时我们领略到了中国绘画发展史中的线条是如何由萌芽到成熟,由一点一画到优美的线条,由一条无变化的线条到富有情感与动势并存的线描。线描的发展伴随着的是画家们不断探索的坚韧的精神、情感的抒发与宣泄,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变,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图3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图4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在漫长的中国画发展中,以“十八描”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白描画,在历朝历代画家们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中体现,这不仅是优秀文化的积淀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当代绘画论坛中学者们不断加强对古代白描画的研究与借鉴,在绘画作品中体会民族优秀文化的情真意切与传统艺术的真挚,这也将成为当代线描画前进路上的出发点,为线描画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白描中的线作为一种表现美的形式,不管是表现随风飘动的线条或是强而有力的线条,都是意在突出线条的本质和意味,尤为重要的突出白描这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及运用[J]. 崔欣鑫.  美与时代(中). 2019(03)
[2]当代白描应用与研究[J]. 陆丹妮.  美术教育研究. 2018(13)
[3]入古出新——王赫赫谈传统线描技法[J]. 阴澍雨.  美术观察. 2018(05)
[4]中国画——线的发展与魅力[J]. 陈伟.  美与时代(中). 2017(08)
[5]略论中国画人物白描与素描[J]. 汪荣强.  中国美术. 2016(01)
[6]中国画线描的造型规律[J]. 刘文辉.  艺术教育. 2014(12)
[7]全国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作品选登[J].   美术. 2014(08)
[8]线由心生——中国画线条浅探[J]. 辛晔.  美术观察. 2012(12)
[9]线之意韵与认识误区——谈中国画白描人物中的线[J]. 詹勇.  美术大观. 2012(10)
[10]谈中国画线描[J]. 程桂琳.  美术界. 2011(11)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 王赫赫.中央美术学院 2010
[2]线意志[D]. 林若熹.暨南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浅谈“琴弦描”的当代审美特征及应用思考[D]. 张春燕.上海师范大学 2018
[2]线的意味—十八描[D]. 夏玥婷.淮北师范大学 2015
[3]当代白描花鸟画用线问题研究[D]. 刘金石.西南大学 2015
[4]解读“十八描”线性艺术[D]. 吴怡潭.曲阜师范大学 2013
[5]陈子奋的视觉记忆地图[D]. 黄捷.中国美术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300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00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b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