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当代花鸟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3 12:12
  本文从当代花鸟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审美、表现力、文化内涵以及社会意义方面着手论述,意在研究当代花鸟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融入当代花鸟画给当代花鸟画的构图形式、意境营造和创作观念所带来的影响。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方面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作为创作元素切入当代花鸟画改变了当代花鸟画的图式,丰富了当代花鸟画的创作画材,增强了当代花鸟画的文化内涵。从当代花鸟画方面来说,当代花鸟画笔墨精神之内涵,体现着民族文化、哲学和审美之精神。具体来说,当代花鸟画写意的手法反映出典型的中国式的艺术境界:以极其简约的形式超越空间的局限和介质的束缚,含蓄的反映出艺术方法论的想象力。在这一点上,当代花鸟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当代花鸟画之所以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纳入进来作为新的重要画材,那是因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如江南典型私家园林等,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群体美、环境美、亲和自然之美,创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之美,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之美学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蕴;这直接增强了当代花鸟画的艺术性和文化性。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当代花鸟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关系研究


苏州留园长廊

花鸟画,游人,园林意境,大观园


表现出它们的观赏与被观赏的双重性。这就是说园林建筑所提供的空间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并要力求使观赏到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换的效果,使游人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景物变幻莫测的感受(如图2一3)。3、体现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段:我国古典园林通常在园名、题咏、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义。正像《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苏州拙政园中的远香堂、怡园的藕香榭,都是反映园主歌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灌清莲而不妖”的意境。题词是起点景作用的,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一书中曾写:“有时一景,相看好处无一言,必借以题辞,辞出而境生。”2.2.3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当代花鸟画中的地位、丰富了当代花鸟画的创作元素图2一4张锉《花影醉人》当代花鸟画含有丰富的画材,如鸟禽走兽、家花野草等;但是

底蕴,花鸟画,诗情,境界


亩粤⑼骋晃侍狻4拥贝??窕?抑AΦ淖髌贰赌奚选?如图2一5)中可看出,我们可以觉察到在长方形的画面中,画家以一对翩翩起舞的鹤和建筑的巧妙组合,有浑然天成之势。整体画面令人产生丰盈的感觉。自然状态下的鹤形象,被画家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理想境界,让人从有限之物中关照画外的天趣无限,在这样的境界中,施予自然生命以永恒的关爱,将自然生动的花鸟形态融入幽深远阔的生命体悟中,从而引发人们进入美妙无穷的思想境界。从当代花鸟画的诗意性境界,可以窥探到影响这种境界的原因则是东方哲学观念和意境审美取向。这种沉默的图2一5郑力《霓裳》品格使东方艺术具有一种幽幽的诗情。这诗情中的底蕴是无限的。从当代花鸟画家郑力的工笔画中可以看到东方人对于自然的关注,其中蕴积的情感完全溶入了自然的一草一木之中。这是一种静默的诗情,体现出静默的雄辩的内在力量。3、增加了当代花鸟画的文化内涵中园古典园林建筑具有很强的文化性,是时代的产物,体现当时的文化社会背景和政治制度,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然而,这样具有文化性的物象切入当代花鸟画的创作中,自然增加了其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品位。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和风格[J]. 朱海洋.  陕西建筑. 2009(01)
[2]对“当代艺术”一词的理解[J]. 鲁虹.  美术观察. 2007(12)
[3]论艺术变形的魅力[J]. 钟文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4]中国山水画技法程式[J]. 潘日明.  福建艺术. 2005(04)
[5]泛论中国画的“理”[J]. 聂瑞辰.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6]林风眠如何看待艺术传统[J]. 聂危谷.  美术观察. 1999(05)
[7]表现与再现——中国园林“模山范水”一词再议[J]. 周良传.  华中建筑. 1992(04)
[8]花鸟画的“图式”说——用图式论解释中国花鸟画的几个问题[J]. 公度.  江汉大学学报. 1990(05)

硕士论文
[1]中国传统图式的符号化研究[D]. 尤霞.武汉理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57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57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9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