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林泉之志”自然山水绘画创作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2 20:23
  《林泉高致》一书在北宋画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系统地总结了自然山水画创作的具体方法,并且阐释了“林泉之志”是作为一种艺术价值观存在的具体表达意义。文章首先分析“林泉之志”的内在涵义,通过对“林泉之志”的强调,构建山水画观赏者和创作者的心灵图式,进而影响了北宋同时期以及以后的山水审美发展,并且探讨其在现当代的艺术价值。论文第一部分,分析“林泉之志”的表达方式与思想解读,认为“林泉之志”它不仅只是绘画思想、自然山水创作观的表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人性理念的传达。第二部分,探讨的是“林泉之志”自然山水绘画创作观形成的背景,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下,都会形成不同的政治策略、思想潮流、文化风貌、艺术观念等等,譬如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等都对形成“林泉之志”自然山水绘画观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三部分重点分析“林泉之志”自然山水创作语言方法,以创作者的角度去分析具体的表现方法,如观照山水时需怀有“林泉之心”,“山行面面看”、“山行步步移”等创作观察方法之类。第四部分,论述了观画者的心灵图式,从观画者的角度看待“林泉之志”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可行可忘,可游可居”等,画面在传达现实意象的...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林泉之志”的内在涵义
    第一节 “材泉之志”观念解读
    第二节 “林泉之志”表达方式
    第三节 “林泉之志”核心分析
第二章 “林泉之志”自然山水创作观形成背景
    第一节 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进
    第二节 北宋道教的伦理化发展
    第三节 宋代理学与艺术创作思想的融合
第三章 “林泉之志”自然山水绘画创作观的内容表现
    第一节 自然山水创作心态——“林泉之心”
    第二节 自然山水创作态度——“注精以一之”
    第三节 自然山水创作考察——“饱游饫看”
    第四节 自然山水创作构思——“高远、深远、平远”
    第五节 自然山水创作笔墨——“笔墨浅近”
第四章 “林泉之志”自然山水绘画创作观的审美体现
    第一节 “山大于木,木大于人”的空间欣赏
    第二节 “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审美感悟
    第三节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观画体验
第五章 “林泉之志”主流绘画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李成——“浑厚阔大”气象的开拓
    第二节 巨然——“铺舒宏图”造型的启发
    第三节 范宽——“极目旷望”构图的安排
    第四节 郭熙——“必合天地”意蕴的领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周敦颐诗中的孔颜之乐与林泉之趣[J]. 王友胜.  求索. 2017(11)
[2]中国当代艺术的萌芽——以张晓刚早期艺术思想及其表现手法为例[J]. 吕澎.  文艺研究. 2016(05)
[3]北宋僧人巨然绘画考[J]. 吴鸿昌.  兰台世界. 2015(15)
[4]董源在山水画领域地位变迁的原因[J]. 江山,黄斌.  大舞台. 2014(12)
[5]宋代经济“农商社会”的时代特征[J]. 宁云霞,樊亚男.  兰台世界. 2014(30)
[6]孟子与宋代政治文化——以宋人奏议为中心[J]. 周淑萍.  孔子研究. 2014(03)
[7]从民族性、西方性到中国性——“全国美展”与中国当代主流艺术的身份认同[J]. 谷鹏飞.  文艺研究. 2013(06)
[8]《林泉高致》之意境美学解读[J]. 彭晓智.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9]李成山水画树石形式的美学意蕴[J]. 王赠怡.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10]宋代道教文化情趣的演变[J]. 沈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2)

博士论文
[1]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D]. 赵笺.南京艺术学院 2011
[2]北宋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和实践[D]. 李同乐.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郭熙研究[D]. 张白露.东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宋代士阶层文化对造物思想产生的影响探究[D]. 许欣悦.南京艺术学院 2016
[2]激活传统:当代艺术创作中的“中国方式”研究[D]. 王玮.首都师范大学 2013
[3]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禅意研究[D]. 陈希如.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从空灵理想到社会现实[D]. 雷磊.中央美术学院 2012
[5]松柏苍劲 烟林清旷[D]. 燕一群.西安美术学院 2010
[6]郭熙“三远”之美学解析[D]. 王胜乾.中南大学 2008
[7]宋代佛教的儒释一贯思想[D]. 于翔飞.陕西师范大学 2008
[8]宋代文人的审美文化心态[D]. 黄晓娜.华南师范大学 2007
[9]郭熙《林泉高致集》及其儒道禅美学精神[D]. 杨晔.四川师范大学 2006
[10]郭熙山水画美学探析[D]. 时凤玲.山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94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94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8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