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百里漓江图卷》
发布时间:2021-09-15 06:55
黎雄才通过毕生的努力,创造出独具风貌的“黎家山水”而饮誉画坛,他的写生及创作达到新的高度,积极地推动着中国山水画向前发展。《百里漓江图卷》为黎雄才20世纪60年代所作水墨纸本,是继《武汉防汛图卷》问世后,黎雄才的又一重要手迹,惜原作在七十年代遗失。在近几年征集黎雄才的画稿时,发现有经其晚年反复修改、点染的李国华《百里漓江图卷》临本。本文从细节上研究李国华《百里漓江图卷》,对黎雄才增补临本的原因、手法进行探究,结合对比黎雄才师生创作手法的异同,望借此更全面地看到黎雄才在手卷画创作方面的成就,以及其晚年对于山水画的一些新的追求和突破。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李国华临,黎雄才补成《百里漓江图卷》20世纪60-90年代私人藏(卷首题跋)
此题跋描述了两卷《百里漓江图卷》百转千回,从上世纪一直延续至今的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黎雄才创作出《百里漓江图卷》→六十年代李国华临摹《百里漓江图卷》→七十年代黎雄才提及其卷丢失→八十年代因黎雄才欲创作“二江一河”,遂借李国华的《百里漓江图卷》作为参考并在上面进行点染修改→(己丑 2009 年)李国华的《百里漓江图卷》丢失→(辛卯 2011 年)李国华的《百里漓江图卷》寻回→2018 春季拍卖会出现的黎雄才(款)《百里漓江图卷》(图 2-2)。这一切就是真的如同李国华所说是“天意”。第二节 李国华忠实的临摹2.2.1 临摹的经验及水平黎雄才与李国华的师生情缘十分深厚,李国华早在 1936 年(13 岁)在广州市立美图 2-2 黎雄才(款)《百里漓江图卷》 15cm×1701.5cm 1960 年 私人藏
图 2-3 20 世纪五十年代,李国华与黎雄才在黎寓所前合影图 2-4 约 1957 年,李国华前往武汉,探望黎雄才,与黎雄才及其夫人谭明礼合影问题。李国华深受黎雄才的信任,黎雄才受邀参加一些重要的大型场所创作,也必带上李国华做助手或一同合作(图 2-6)。2.2.2 临摹忠实度的佐证在李国华《百里漓江图卷》中有一处跋尾为陈金章所题(图 2-7):“(黎雄才的《百里漓江图卷》)淡墨轻岚,恢廓浩渺,黎老师造景之心举重若轻……闻.国华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临黎雄才老师之《百里漓江图卷》临本,骨法用笔....,.气韵极之神似......,.后又得黎老师在晚年垂爱,反复批改。卷中既有国华先生临摹此图时对老师当年卷作笔墨形神的理解,又有黎老师晚年批改时用笔老辣,云水苍茫的艺术效果,今有幸拜观此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书画保护初探[J]. 吴雯颖.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02)
[2]手卷的艺术价值[J]. 阎琳. 收藏. 2015(19)
[3]黎雄才红色经典绘画解析[J]. 刘晓慧. 美术大观. 2013(08)
[4]桂学学科的地域性特色——桂学的学科性质和特色研究系列论文之三[J]. 陈学璞.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01)
硕士论文
[1]中国古代手卷画创作与观赏互动关系研究[D]. 胡佩.西北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95612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李国华临,黎雄才补成《百里漓江图卷》20世纪60-90年代私人藏(卷首题跋)
此题跋描述了两卷《百里漓江图卷》百转千回,从上世纪一直延续至今的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黎雄才创作出《百里漓江图卷》→六十年代李国华临摹《百里漓江图卷》→七十年代黎雄才提及其卷丢失→八十年代因黎雄才欲创作“二江一河”,遂借李国华的《百里漓江图卷》作为参考并在上面进行点染修改→(己丑 2009 年)李国华的《百里漓江图卷》丢失→(辛卯 2011 年)李国华的《百里漓江图卷》寻回→2018 春季拍卖会出现的黎雄才(款)《百里漓江图卷》(图 2-2)。这一切就是真的如同李国华所说是“天意”。第二节 李国华忠实的临摹2.2.1 临摹的经验及水平黎雄才与李国华的师生情缘十分深厚,李国华早在 1936 年(13 岁)在广州市立美图 2-2 黎雄才(款)《百里漓江图卷》 15cm×1701.5cm 1960 年 私人藏
图 2-3 20 世纪五十年代,李国华与黎雄才在黎寓所前合影图 2-4 约 1957 年,李国华前往武汉,探望黎雄才,与黎雄才及其夫人谭明礼合影问题。李国华深受黎雄才的信任,黎雄才受邀参加一些重要的大型场所创作,也必带上李国华做助手或一同合作(图 2-6)。2.2.2 临摹忠实度的佐证在李国华《百里漓江图卷》中有一处跋尾为陈金章所题(图 2-7):“(黎雄才的《百里漓江图卷》)淡墨轻岚,恢廓浩渺,黎老师造景之心举重若轻……闻.国华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临黎雄才老师之《百里漓江图卷》临本,骨法用笔....,.气韵极之神似......,.后又得黎老师在晚年垂爱,反复批改。卷中既有国华先生临摹此图时对老师当年卷作笔墨形神的理解,又有黎老师晚年批改时用笔老辣,云水苍茫的艺术效果,今有幸拜观此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书画保护初探[J]. 吴雯颖.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02)
[2]手卷的艺术价值[J]. 阎琳. 收藏. 2015(19)
[3]黎雄才红色经典绘画解析[J]. 刘晓慧. 美术大观. 2013(08)
[4]桂学学科的地域性特色——桂学的学科性质和特色研究系列论文之三[J]. 陈学璞.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01)
硕士论文
[1]中国古代手卷画创作与观赏互动关系研究[D]. 胡佩.西北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95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9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