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卡萨特与闫平绘画的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5 00:46
本文以生活在19世纪末的印象派女性艺术家玛丽·卡萨特和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闫平的绘画作为研究对象。两位女性艺术家处在不同的时代与社会背景,通过对两位女性艺术家作品的题材进行分析比较,尝试解析她们的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绘画视角。通过研究结果对当代中国女性艺术的发展进行理性的思考。卡萨特作品的主要题材有母子题材作品、沐浴题材作品、剧院题材作品。“母与子”、“花”和“小戏班子”是闫平作品的主要题材。本文通过图像的对比,分别分析了卡萨特和闫平绘画视角形成的原因,进而指出了不同题材绘画作品的内在含义。卡萨特的母子题材作品展现了一个未婚未育女画家的母爱情怀,而闫平的“母与子”则充分体现了母亲与孩子之间的那份平常而又令人感动的真实。卡萨特沐浴题材作品体现了女性的自爱,闫平的“花”系列则是对自己浪漫心情的释放,卡萨特的剧院题材作品昭示了女性的自尊,闫平的“小戏班子”题材同样是对自身女性情绪的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自觉与自省。卡萨特与闫平虽然处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经历,他们的绘画作品的视角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表达了女性的独立、自尊、自爱的高贵人格,反映了各自时代中女性的生活状态。她们在艺术创作中的成功,对...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卡萨特
2.1 卡萨特艺术创作的时代背景
2.1.1 民主自由
2.1.2 女性解放
2.2 母子题材作品分析
2.2.1 孩子的休息
2.2.2 孩子的沐浴
2.2.3 孩子的喂养
2.2.4 母子的爱抚
2.2.5 母子题材作品评价
2.3 沐浴题材
2.3.1 姿态与眼神
2.3.2 裸体姿态的处理
2.3.3 观察的角度
2.4 剧院题材
2.4.1 剧院里的女性
2.4.2 正视与躲闪的视线
2.4.3 被观看的观众
2.5 卡萨特成功的原因及其作品的意义
第3章 闫平
3.1 时代与背景与社会现状
3.1.1 时代背景
3.1.2 社会现状
3.2 母子题材
3.3 花卉题材
3.4 戏班子题材
第4章 比较研究
4.1 卡萨特与闫平的共同点
4.1.1 社会进步和时代变革造就的女性艺术家
4.1.2 独特的绘画视角
4.1.3 勇敢执着、独立创新的女性艺术家
4.2 卡萨特与闫平的不同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408756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卡萨特
2.1 卡萨特艺术创作的时代背景
2.1.1 民主自由
2.1.2 女性解放
2.2 母子题材作品分析
2.2.1 孩子的休息
2.2.2 孩子的沐浴
2.2.3 孩子的喂养
2.2.4 母子的爱抚
2.2.5 母子题材作品评价
2.3 沐浴题材
2.3.1 姿态与眼神
2.3.2 裸体姿态的处理
2.3.3 观察的角度
2.4 剧院题材
2.4.1 剧院里的女性
2.4.2 正视与躲闪的视线
2.4.3 被观看的观众
2.5 卡萨特成功的原因及其作品的意义
第3章 闫平
3.1 时代与背景与社会现状
3.1.1 时代背景
3.1.2 社会现状
3.2 母子题材
3.3 花卉题材
3.4 戏班子题材
第4章 比较研究
4.1 卡萨特与闫平的共同点
4.1.1 社会进步和时代变革造就的女性艺术家
4.1.2 独特的绘画视角
4.1.3 勇敢执着、独立创新的女性艺术家
4.2 卡萨特与闫平的不同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408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08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