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画派与京江画派形成原因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8 23:32
清朝时的中国画坛画派林立,江浙一带更是人文鼎盛,其中就有富有盛明的产生于扬州的扬州画派和产生于与扬州一江之隔镇江的京江画派。然而,这两个产生地域相近的画派,它们的形成原因在有着相似性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差异。这不仅与扬州、镇江这两座城市的历史背景有关,更是与画家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各自的人文思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扬州画派与京江画派的形成原因进行比较研究,并且借助于文艺比较学中的比较研究法以及艺术美学研究中常用的社会历史研究法、传记研究法、心理学方法、接受美学等,在对两个画派形成原因进行多层关系比较之后,从中找出它们的共性和差异。从理论上提高对画派研究的认识,获得鉴别、识别画派的能力,避免过于孤立地去研究某一个画派,进而能够在比较分析之后,更加整体的、全面的、开放式的、跨越性的了解画派形成的原因,这样也启发我们以更加宽阔的胸襟和更加多层次的认识方法去研究当代中国画坛的画派特色与本质。通过对资料的阅读与整合,在扬州画派方面,本文从历史、经济、人文等因素进行分析,尤其是扬州经济的繁荣直接推动了扬州画派的形成。经济因素对扬州画派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扬州画派的形成与扬州城的社会经济背景有着密不...
【文章来源】:江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来源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扬州画派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2.2 京江画派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及预期效果
第二章 扬州画派的形成原因
2.1 经济因素对扬州画派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2.2 赞助商与画家相互之间的默契关系为扬州画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3 适于画家发挥个性的人文环境促成了扬州画派"怪"的艺术特征
第三章 京江画派的形成原因
3.1 政治、历史因素为京江画派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3.2 城市山林的隐逸文化对京江画派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3.3 周边地区各个画派的产生对京江画派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第四章 比较不同原因下形成的画派的特征
4.1 比较学的运用和画派比较方法
4.2 扬州画派与京江画派的绘画题材比较分析
4.2.1 扬州画派的绘画题材
4.2.2 京江画派的绘画题材
4.3 扬州画派与京江画派的绘画风格比较分析
4.3.1 扬州画派的绘画风格
4.3.2 京江画派的绘画风格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徽商与书画艺术概述[J]. 吴建伟. 理论界. 2009(06)
[2]论石涛与扬州八怪[J]. 龚明玉. 大众文艺(理论). 2009(01)
[3]“京江画派”与地域画家群体研究[J]. 吕文喆. 金山. 2008(12)
[4]浅析扬州八怪绘画风格形成的原因[J]. 徐伟. 美术界. 2008(11)
[5]亘古无双——王翬与恽寿平、唐宇昭、笪重光之间的交游[J]. 赵国英. 中国书画. 2008(10)
[6]绘画功能的另一种解析——以盐商与扬州八怪为例[J]. 梁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8(05)
[7]王文治绘画思想及其对京江画派影响[J]. 张盈袖. 艺术广角. 2008(03)
[8]“京江画派”的绘画特征及其历史地位(下)[J]. 赵启斌. 荣宝斋. 2007(01)
[9]闵贞不在“扬州八怪”论[J]. 卞孝萱.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01)
[10]“京江画派”的绘画特征及其历史地位(上)[J]. 赵启斌. 荣宝斋. 2006(06)
本文编号:3443712
【文章来源】:江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来源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扬州画派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2.2 京江画派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及预期效果
第二章 扬州画派的形成原因
2.1 经济因素对扬州画派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2.2 赞助商与画家相互之间的默契关系为扬州画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3 适于画家发挥个性的人文环境促成了扬州画派"怪"的艺术特征
第三章 京江画派的形成原因
3.1 政治、历史因素为京江画派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3.2 城市山林的隐逸文化对京江画派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3.3 周边地区各个画派的产生对京江画派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第四章 比较不同原因下形成的画派的特征
4.1 比较学的运用和画派比较方法
4.2 扬州画派与京江画派的绘画题材比较分析
4.2.1 扬州画派的绘画题材
4.2.2 京江画派的绘画题材
4.3 扬州画派与京江画派的绘画风格比较分析
4.3.1 扬州画派的绘画风格
4.3.2 京江画派的绘画风格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徽商与书画艺术概述[J]. 吴建伟. 理论界. 2009(06)
[2]论石涛与扬州八怪[J]. 龚明玉. 大众文艺(理论). 2009(01)
[3]“京江画派”与地域画家群体研究[J]. 吕文喆. 金山. 2008(12)
[4]浅析扬州八怪绘画风格形成的原因[J]. 徐伟. 美术界. 2008(11)
[5]亘古无双——王翬与恽寿平、唐宇昭、笪重光之间的交游[J]. 赵国英. 中国书画. 2008(10)
[6]绘画功能的另一种解析——以盐商与扬州八怪为例[J]. 梁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8(05)
[7]王文治绘画思想及其对京江画派影响[J]. 张盈袖. 艺术广角. 2008(03)
[8]“京江画派”的绘画特征及其历史地位(下)[J]. 赵启斌. 荣宝斋. 2007(01)
[9]闵贞不在“扬州八怪”论[J]. 卞孝萱.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01)
[10]“京江画派”的绘画特征及其历史地位(上)[J]. 赵启斌. 荣宝斋. 2006(06)
本文编号:3443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4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