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朗·格拉索作品中的太阳符号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9 12:47
法国当代艺术家洛朗·格拉索在其架上绘画系列作品《对过去的研究》中频繁出现文艺复兴绘画的太阳图像符号,但与文艺复兴时期以再现为核心的具象绘画不同的是,观者在解读的体验上有巨大的差异。为何两个时代的艺术家都使用图像符号,但前者指向不明,后者表意通畅?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的,以太阳图像这一符号做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基本原理,分析文艺复兴画家安托万·卡隆《狄奥尼休斯劝说异教徒哲学家皈依》中的太阳图像符号,解读其包含的既定图像学意义。然后以新艺术史理论家诺曼·布列逊的符号学艺术史方法,拆解格拉索作品中的太阳图像符号,揭示这一符号是多重观念的载体。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两个时代的艺术家都赋予图像符号以内在意义,是平等的符号,但是文艺复兴绘画中的图像符号旨在完成文学性的叙事作用,由基于文化约定俗成的语义来构建一个图词对应的画面空间;当代架上绘画图像符号是观念性的,其意义是在文本、作者、观者、语境的交织中产生的,阐释成为个人化的、生成性的问题。笔者的创作基于本文研究展开,将与天象有关的图像符号以及当下生活场景图像进行挪用、并置,强调融入当代的观念,意在组织一个开放的解读空间,探寻架上...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狄奥尼休斯劝说异教徒哲学家皈依》,16世纪70年代Figure3.1《DionysiustheAreopagiteConvertingthePaganPhilosophers》,1570S毫无疑问,这幅画面呈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悲剧性的景象
。(《里帕图像手册》79页)这幅画中出现的直尺、直角尺和圆规并不少见,一个是最前方的天使身边,还有左边两个人物之间,以及画面中景正在写字的老人脚下;尺子和圆规证明了他们都已经选择了站在神这一方,是智慧的人。太阳在这幅作品中是确定意义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图像符号。根据上一节中笔者对《图像谱》中出现的太阳图像的意义梳理,再结合太阳图像在文艺复兴时期所代表的意义可以得出,太阳不仅代表光明,也代表着上帝的神性。笔者进一步在卡隆的另一幅画中寻找太阳图像的具体意义。在这张《奥古斯丁和占卜女神》中(图3.2),圣子被抱在圣母的怀中,正显现于太阳的中心,这种表达手法在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期是很常见的,上帝的神性光芒正如同太阳一样,他是人类的光明也是世人存在的原因。图3.2《奥古斯丁和占卜女神》局部,1578Figure3.2Partialof《AugustusandtheSibyloftheTiber》,15781965年南加州大学天文系的MaryKerrReaves和GibsonReaves联合发表于《太平洋天文学会出版物》的一篇天文学论文《ANTOINECARON’SPAINTING“AS-TRONOMERSSTUDYINGANECLIPSE”》从天文学角度论述了这幅画,提到了这幅画是由伦敦考陶德艺术学院(CourtauldInstituteofArt)的院长,安东尼·布朗特爵士(SirAnthonyBlunt)于1947年发现的,最初布朗特给这幅画命名为《天文学家研究日食》,并依据风格特征断定它是在1570-1580年间完成。由于太阳周围出现的黄色看起来不像日冕,被云层遮挡的天空比太阳还要暗淡,地面的景色过于明亮,因此作者们认为这个太阳其实并不像任何真正的日食,并且他们仔细比对了从1544年到1585年间欧洲留下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记录,认为在卡隆的生平中并没有机会见到这类天文现象。所以作者认为卡隆似乎用了一种“假想”
3洛朗·格拉索对太阳符号的使用17缩小的两个小人,这些图式与传统绘画的表达手法别无二致,就像从博物馆的欧洲中世纪绘画展区直接拿来展出的传统宗教画。但回归到展览,一切还是无法逃离“当下”的现实。作品的能指模仿文艺复兴的古典绘画图示,正是作者刻意制作产生的年代模糊感。在格拉索营造的视觉表征之中,包含着与中世纪绘画所再现出的事物相契合的特征,包含了服装、姿态、行为、场域载体等结构——那些特征支配着当代人的视觉经验,有效的还原到了中世纪社会特定历史环境的情态体系中。图3.3《对过去的研究》,2011Figure3.3《StudiesintothePast》,2011展览名称“乌兰尼堡(URANIBORG)”是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Brahe,1546-1601)在1576-1580年建立和经营的丹麦天文台和炼金术实验室的名字。布拉赫发明了许多精密仪器,和他的助手们在天文学、炼金术和气象学领域进行研究。这座建筑是献给天文学的缪斯女神乌拉尼亚的,因此被命名为乌兰尼堡。它是欧洲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定制天文台。1597年,布拉赫失宠于丹麦国王后,放弃了乌兰尼堡和这个国家,这个机构在他死后于1601年被摧毁。在上一节阐释的作品《狄奥尼休斯劝说异教徒哲学家皈依》中也有乌拉尼亚雕像的身影(图3.4),它出现在画面右边的背景中,格拉索将它用作此次展览的名称。展厅的环境同时成就了这件作品。在《乌兰尼堡》展厅中,格拉索把走廊改建得长而黑,观者需要在观展的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视觉文化与艺术史研究中的符号学[J]. 段炼. 美术观察. 2014(06)
[2]绘画图像的符号化问题——视觉文化符号学的读图实践[J]. 段炼. 美术研究. 2013(04)
[3]后形式主义、图像学与符号学[J]. 曹意强. 美苑. 2005(03)
[4]主体形而上学解体的三个维度——从20世纪法国哲学看[J]. 杨大春. 文史哲. 2002(06)
硕士论文
[1]诺曼·布列逊的视觉理论研究[D]. 胡深.南京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64686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狄奥尼休斯劝说异教徒哲学家皈依》,16世纪70年代Figure3.1《DionysiustheAreopagiteConvertingthePaganPhilosophers》,1570S毫无疑问,这幅画面呈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悲剧性的景象
。(《里帕图像手册》79页)这幅画中出现的直尺、直角尺和圆规并不少见,一个是最前方的天使身边,还有左边两个人物之间,以及画面中景正在写字的老人脚下;尺子和圆规证明了他们都已经选择了站在神这一方,是智慧的人。太阳在这幅作品中是确定意义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图像符号。根据上一节中笔者对《图像谱》中出现的太阳图像的意义梳理,再结合太阳图像在文艺复兴时期所代表的意义可以得出,太阳不仅代表光明,也代表着上帝的神性。笔者进一步在卡隆的另一幅画中寻找太阳图像的具体意义。在这张《奥古斯丁和占卜女神》中(图3.2),圣子被抱在圣母的怀中,正显现于太阳的中心,这种表达手法在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期是很常见的,上帝的神性光芒正如同太阳一样,他是人类的光明也是世人存在的原因。图3.2《奥古斯丁和占卜女神》局部,1578Figure3.2Partialof《AugustusandtheSibyloftheTiber》,15781965年南加州大学天文系的MaryKerrReaves和GibsonReaves联合发表于《太平洋天文学会出版物》的一篇天文学论文《ANTOINECARON’SPAINTING“AS-TRONOMERSSTUDYINGANECLIPSE”》从天文学角度论述了这幅画,提到了这幅画是由伦敦考陶德艺术学院(CourtauldInstituteofArt)的院长,安东尼·布朗特爵士(SirAnthonyBlunt)于1947年发现的,最初布朗特给这幅画命名为《天文学家研究日食》,并依据风格特征断定它是在1570-1580年间完成。由于太阳周围出现的黄色看起来不像日冕,被云层遮挡的天空比太阳还要暗淡,地面的景色过于明亮,因此作者们认为这个太阳其实并不像任何真正的日食,并且他们仔细比对了从1544年到1585年间欧洲留下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记录,认为在卡隆的生平中并没有机会见到这类天文现象。所以作者认为卡隆似乎用了一种“假想”
3洛朗·格拉索对太阳符号的使用17缩小的两个小人,这些图式与传统绘画的表达手法别无二致,就像从博物馆的欧洲中世纪绘画展区直接拿来展出的传统宗教画。但回归到展览,一切还是无法逃离“当下”的现实。作品的能指模仿文艺复兴的古典绘画图示,正是作者刻意制作产生的年代模糊感。在格拉索营造的视觉表征之中,包含着与中世纪绘画所再现出的事物相契合的特征,包含了服装、姿态、行为、场域载体等结构——那些特征支配着当代人的视觉经验,有效的还原到了中世纪社会特定历史环境的情态体系中。图3.3《对过去的研究》,2011Figure3.3《StudiesintothePast》,2011展览名称“乌兰尼堡(URANIBORG)”是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Brahe,1546-1601)在1576-1580年建立和经营的丹麦天文台和炼金术实验室的名字。布拉赫发明了许多精密仪器,和他的助手们在天文学、炼金术和气象学领域进行研究。这座建筑是献给天文学的缪斯女神乌拉尼亚的,因此被命名为乌兰尼堡。它是欧洲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定制天文台。1597年,布拉赫失宠于丹麦国王后,放弃了乌兰尼堡和这个国家,这个机构在他死后于1601年被摧毁。在上一节阐释的作品《狄奥尼休斯劝说异教徒哲学家皈依》中也有乌拉尼亚雕像的身影(图3.4),它出现在画面右边的背景中,格拉索将它用作此次展览的名称。展厅的环境同时成就了这件作品。在《乌兰尼堡》展厅中,格拉索把走廊改建得长而黑,观者需要在观展的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视觉文化与艺术史研究中的符号学[J]. 段炼. 美术观察. 2014(06)
[2]绘画图像的符号化问题——视觉文化符号学的读图实践[J]. 段炼. 美术研究. 2013(04)
[3]后形式主义、图像学与符号学[J]. 曹意强. 美苑. 2005(03)
[4]主体形而上学解体的三个维度——从20世纪法国哲学看[J]. 杨大春. 文史哲. 2002(06)
硕士论文
[1]诺曼·布列逊的视觉理论研究[D]. 胡深.南京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64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64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