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以书入画—明清画论之重“写”倾向

发布时间:2021-11-14 07:01
  用笔讲求是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一大特点,其中书法对绘画的重要性早有定论。可是关于绘画的书法化过程,却不见有确凿的阐释。尽管多见以“写意”的书写性来解释绘画的书法化,并作为“以书入画”论的论证,然而“写意”与“以书入画”的相关性却未见有何解释。笔者试图阐明“以书入画”论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写意”与“以书入画”的相关性,尤其是其中明清画论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采取考证画论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探讨绘画的书法化以及笔墨的主题化过程,得出明清画论对“以书入画”的推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第二章阐述“写意”的内涵,“写意”之义是“抒写心意”。加之,明清画论有着重“写”的倾向,并且此“写”即“书写”之意,正因此明清画论极其重要。继而在第三章从文化比较的角度进行思考,得出“写意性”具有普遍性,“书写性”具有特殊性的看法。在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画的“写意性”与“书写性”皆有重要意义。包含“书写性”的“写意性”是笔墨为主的当代中国画的核心价值所在。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以书入画—明清画论之重“写”倾向


图1张芝《冠军帖》东汉

陆探微,竹林七贤,气脉,画风


画用笔相响颇深,但解上的转题,在下一论顾陆张吴书之法,因成,气脉通行首之字,往往既其前行,世上谓之绵不断。图 2 王献之《中秋帖》晋代图 3 陆探微画风《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南齐

陆探微,竹林七贤,画风,美术


气脉通行首之字,往往既其前行,世上谓之绵不断。丛书·第一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2 页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36 页清河书画舫》、《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太平御览》图 1 张芝《冠军帖》东汉图 3 陆探微画风《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南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论与实践的严重错位——浅析钱选的绘画艺术风格与“士气”“隶家”画论之悖[J]. 李永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9(01)
[2]“书画同源”和“诗画一律”[J]. 徐建融.  中国花鸟画. 2008(02)
[3]浅析传统绘画中书法用笔的发展历程[J]. 陈凯.  美术大观. 2007(05)
[4]谈写意[J]. 薛永年.  国画家. 2006(02)
[5]画法“关”通书法“津”——也谈石涛的一画论[J]. 薛永年.  美术研究. 1988(01)

博士论文
[1]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研究[D]. 顿子斌.中央美术学院 2005



本文编号:3494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94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4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