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花鸟画的颜色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6 21:41
20世纪是中国画改革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改革的道路上涌现出了一批艺术大家,于非闇就是其中之一。于非闇在改革的浪潮中为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转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尤其是在颜色方面的研究和传承上。在他所著的《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一书中他对中国画颜色的品种及性质、发展状况、中国墨的特色、古代和现代画家着色及研漂使用颜色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胶矾能使色牢不退都有详考备述。同时他还注意到民间画工的审美观和使用颜色经验,在绘画中融入了民间绘画和刺绣的审美特色。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他在艺术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出来的,为后世学习绘画的画者提供了巨大帮助。本文主要以于非闇的画作、题跋和著作为依据,通过图像学、文献学等研究方法为依托,从颜色的选择到研漂使用,从用色方法到色彩搭配进行研究,继而梳理、分析和归纳,于非闇花鸟画的用色理念。其目的是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用色在创新上得到启发,为当代中国画在色彩的未来发展上得到良好的借鉴价值。
【文章来源】: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于非闇《祥云双鸽图》,1951年,纸本,78cm×48cm,新加坡袖海阁旧藏
对于色彩的探索,于老先生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局限,并且大胆取法民间绘画、缂丝和刺绣工艺中的养分,将艳丽明媚的民间绘画用到工笔花鸟画中来。如《祥云图 1 于非闇《祥云双鸽图》,1951 年,纸本,78cm×48cm,新加坡袖海阁旧藏图 2 于非闇《和平》,年代不详,纸本,98cm×60cm图 3 于非闇《拟李迪雪树寒禽图》,1942 年,纸本,127.3cm×59.2cm图 4 赵佶《瑞鹤图》局部,宋,绢本,画心 51cm×138.2cm,辽宁省博物馆藏图 5 朱克柔《山茶蛱蝶图》,南宋,缂丝,25.6cm×25.3cm,辽宁省博物馆藏
于非闇《拟李迪雪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于非闇书画的分期与识别[J]. 马继革. 收藏家. 1995(04)
硕士论文
[1]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风格成因研究[D]. 卢静.南京艺术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520973
【文章来源】: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于非闇《祥云双鸽图》,1951年,纸本,78cm×48cm,新加坡袖海阁旧藏
对于色彩的探索,于老先生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局限,并且大胆取法民间绘画、缂丝和刺绣工艺中的养分,将艳丽明媚的民间绘画用到工笔花鸟画中来。如《祥云图 1 于非闇《祥云双鸽图》,1951 年,纸本,78cm×48cm,新加坡袖海阁旧藏图 2 于非闇《和平》,年代不详,纸本,98cm×60cm图 3 于非闇《拟李迪雪树寒禽图》,1942 年,纸本,127.3cm×59.2cm图 4 赵佶《瑞鹤图》局部,宋,绢本,画心 51cm×138.2cm,辽宁省博物馆藏图 5 朱克柔《山茶蛱蝶图》,南宋,缂丝,25.6cm×25.3cm,辽宁省博物馆藏
于非闇《拟李迪雪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于非闇书画的分期与识别[J]. 马继革. 收藏家. 1995(04)
硕士论文
[1]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风格成因研究[D]. 卢静.南京艺术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520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20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