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痕迹”-塔皮埃斯绘画材质语言的学习应用
发布时间:2021-11-26 16:31
在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艺术审美不断提高的情境下,普通的平面绘画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非形式主义绘画打破了传统的审美理念和视觉习惯,在于画面的冲击力、材料的选择上、题材的丰富程度、思想的宽度与深度等方面的因素,作为非形式主义绘画的主导者西班牙艺术大师塔皮埃斯对于材料在画面上的合理运用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此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搜集了大量关于非形式主义绘画大师塔皮埃斯的资料。塔皮埃斯一丝不苟的研究材料并将自己艺术创作建立在这些材料之上,他从来没有对其所选择的材料还能被其他别的材料替换的情况产生过怀疑。塔皮埃斯潜心钻研材料并将材料注入了生命,所选材料活灵活现且充满灵性。首先,塔皮埃斯创作出的每一件作品都呈现出鲜活的思想并且作品与选择材料的精准性关系密切。其次,其作品语言存在精炼度不够的问题,显得不够清晰。尽管选用的多为一般性材料,但涉及到绘画创作主题核心材料还是有特定要求的,因为从选择材料到作品审美维度再到作品的艺术高度有一个过程。我想通过对塔皮斯具体的物质语言和作品痕迹的细致探索,结合目前获得的资料,试着分析他创作背后的真实感受。认真研读塔皮埃斯选用材料的类型和痕迹的运用,也激发...
【文章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泉》杜尚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第3章富有生命力的痕迹3.1痕迹的画面表现塔皮埃斯不仅处理传统绘画有着高超的技能,而且在处理材料上得心应手,塔皮埃斯融合了拼贴和传统绘画技法,使文字与图片在画面里相融合。表现在绘画方面,灵活应用材料整体和碎片,大大地提升审美价值。塔皮埃斯运用材料处理画面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作品画面的对称性,使得画面更具美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立体世界。材料原本并不具备生命力和美感,一件耐人寻味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感动力不仅只是来自材料,所以说,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能把材料抛之脑后,他的艺术创作效果与社会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因为,塔皮埃斯的作品是举世公认的为社会接纳。如图3.1当载体属于材料自己时,并没有发挥直接作用,而是通过材料的感知,反映出作者的内心世界的活动。材料是安东尼·塔皮埃斯不可缺少的创作元素,为此,他选择材料前必须经过必要的实验。运用材料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艺术灵魂并且服务于表达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远远超出了材料原本的价值,这便使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将材料原本作为艺术表现。[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班牙绘画来源于非具体绘画,毕加索对塔皮埃斯影响极深,并使其培养成西班牙最伟大的非形式主义艺术家。如图3.2年轻病态正是因为其艺术理论基础深厚,掌握了熟练的传统绘画技法,塔皮埃斯归纳出传统绘画创作形式并没有充分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便渐渐地放弃了最初的艺术立场,开启了注重对于综合材料的探索,而对于研究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深入地研究探索表现主义艺术流派,安东[1]孙茂林.论塔皮埃斯艺术在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影响[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图3.1安东尼·塔皮埃斯《螺旋》1986图3.2安东尼·塔皮埃斯《无题》1969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第3章富有生命力的痕迹3.1痕迹的画面表现塔皮埃斯不仅处理传统绘画有着高超的技能,而且在处理材料上得心应手,塔皮埃斯融合了拼贴和传统绘画技法,使文字与图片在画面里相融合。表现在绘画方面,灵活应用材料整体和碎片,大大地提升审美价值。塔皮埃斯运用材料处理画面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作品画面的对称性,使得画面更具美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立体世界。材料原本并不具备生命力和美感,一件耐人寻味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感动力不仅只是来自材料,所以说,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能把材料抛之脑后,他的艺术创作效果与社会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因为,塔皮埃斯的作品是举世公认的为社会接纳。如图3.1当载体属于材料自己时,并没有发挥直接作用,而是通过材料的感知,反映出作者的内心世界的活动。材料是安东尼·塔皮埃斯不可缺少的创作元素,为此,他选择材料前必须经过必要的实验。运用材料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艺术灵魂并且服务于表达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远远超出了材料原本的价值,这便使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将材料原本作为艺术表现。[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班牙绘画来源于非具体绘画,毕加索对塔皮埃斯影响极深,并使其培养成西班牙最伟大的非形式主义艺术家。如图3.2年轻病态正是因为其艺术理论基础深厚,掌握了熟练的传统绘画技法,塔皮埃斯归纳出传统绘画创作形式并没有充分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便渐渐地放弃了最初的艺术立场,开启了注重对于综合材料的探索,而对于研究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深入地研究探索表现主义艺术流派,安东[1]孙茂林.论塔皮埃斯艺术在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影响[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图3.1安东尼·塔皮埃斯《螺旋》1986图3.2安东尼·塔皮埃斯《无题》196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对综合材料绘画的沉思——塔皮埃斯艺术解析[J]. 庞巍. 科学之友. 2010(21)
硕士论文
[1]“材料的情感”-塔皮埃斯与综合材料绘画[D]. 朱琳.山东建筑大学 2017
[2]论塔皮埃斯艺术在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影响[D]. 孙茂林.西北师范大学 2016
[3]现代综合版画材料肌理语言的运用[D]. 连艳.山西大学 2015
[4]综合材料绘画语言实践中的“偶然性”[D]. 魏玉霞.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中国当代雕塑创作的审美取向[D]. 段量斌.郑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20531
【文章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泉》杜尚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第3章富有生命力的痕迹3.1痕迹的画面表现塔皮埃斯不仅处理传统绘画有着高超的技能,而且在处理材料上得心应手,塔皮埃斯融合了拼贴和传统绘画技法,使文字与图片在画面里相融合。表现在绘画方面,灵活应用材料整体和碎片,大大地提升审美价值。塔皮埃斯运用材料处理画面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作品画面的对称性,使得画面更具美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立体世界。材料原本并不具备生命力和美感,一件耐人寻味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感动力不仅只是来自材料,所以说,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能把材料抛之脑后,他的艺术创作效果与社会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因为,塔皮埃斯的作品是举世公认的为社会接纳。如图3.1当载体属于材料自己时,并没有发挥直接作用,而是通过材料的感知,反映出作者的内心世界的活动。材料是安东尼·塔皮埃斯不可缺少的创作元素,为此,他选择材料前必须经过必要的实验。运用材料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艺术灵魂并且服务于表达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远远超出了材料原本的价值,这便使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将材料原本作为艺术表现。[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班牙绘画来源于非具体绘画,毕加索对塔皮埃斯影响极深,并使其培养成西班牙最伟大的非形式主义艺术家。如图3.2年轻病态正是因为其艺术理论基础深厚,掌握了熟练的传统绘画技法,塔皮埃斯归纳出传统绘画创作形式并没有充分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便渐渐地放弃了最初的艺术立场,开启了注重对于综合材料的探索,而对于研究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深入地研究探索表现主义艺术流派,安东[1]孙茂林.论塔皮埃斯艺术在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影响[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图3.1安东尼·塔皮埃斯《螺旋》1986图3.2安东尼·塔皮埃斯《无题》1969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第3章富有生命力的痕迹3.1痕迹的画面表现塔皮埃斯不仅处理传统绘画有着高超的技能,而且在处理材料上得心应手,塔皮埃斯融合了拼贴和传统绘画技法,使文字与图片在画面里相融合。表现在绘画方面,灵活应用材料整体和碎片,大大地提升审美价值。塔皮埃斯运用材料处理画面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作品画面的对称性,使得画面更具美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立体世界。材料原本并不具备生命力和美感,一件耐人寻味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感动力不仅只是来自材料,所以说,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能把材料抛之脑后,他的艺术创作效果与社会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因为,塔皮埃斯的作品是举世公认的为社会接纳。如图3.1当载体属于材料自己时,并没有发挥直接作用,而是通过材料的感知,反映出作者的内心世界的活动。材料是安东尼·塔皮埃斯不可缺少的创作元素,为此,他选择材料前必须经过必要的实验。运用材料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艺术灵魂并且服务于表达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远远超出了材料原本的价值,这便使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将材料原本作为艺术表现。[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班牙绘画来源于非具体绘画,毕加索对塔皮埃斯影响极深,并使其培养成西班牙最伟大的非形式主义艺术家。如图3.2年轻病态正是因为其艺术理论基础深厚,掌握了熟练的传统绘画技法,塔皮埃斯归纳出传统绘画创作形式并没有充分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便渐渐地放弃了最初的艺术立场,开启了注重对于综合材料的探索,而对于研究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深入地研究探索表现主义艺术流派,安东[1]孙茂林.论塔皮埃斯艺术在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影响[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图3.1安东尼·塔皮埃斯《螺旋》1986图3.2安东尼·塔皮埃斯《无题》196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对综合材料绘画的沉思——塔皮埃斯艺术解析[J]. 庞巍. 科学之友. 2010(21)
硕士论文
[1]“材料的情感”-塔皮埃斯与综合材料绘画[D]. 朱琳.山东建筑大学 2017
[2]论塔皮埃斯艺术在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影响[D]. 孙茂林.西北师范大学 2016
[3]现代综合版画材料肌理语言的运用[D]. 连艳.山西大学 2015
[4]综合材料绘画语言实践中的“偶然性”[D]. 魏玉霞.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中国当代雕塑创作的审美取向[D]. 段量斌.郑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20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2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