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在中国画意象造型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1-11-27 06:07
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最大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在于中西方的审美心理的不同。审美心理是人特有的面对审美对象时产生的一种心理,它的结构由审美能力、审美经验、审美态度组成。真正将中西方审美心理区分开的是审美心理要素,也就是审美过程中的情感和理解。中国人的审美情感是婉转的,内敛的,是悲天悯人的将整个宇宙看作一体的;中国人的理解是按类理解的,这种类是中国人的分类,按照生命呈现进行的分类;中国人的审美想象是匮乏的,脱离不了世俗生活的;中国人的感知是意象的,主观的,整体的,不专注于单独的审美对象的。这些审美心理影响了中国画得造型观,使得中国人的绘画重意不重形,与不似中求似。这种心理还在中国画的立意,中国其他的艺术形式中有所体现。本文主要针对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如何体现在中国画的意象造型中做深入的探讨。主要从心理入手,研究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究竟是什么,影响其产生的有哪些哲学流派,最后,这种心理对中国画意象造型的产生和表现有哪些作用,在意象造型观中,哪些表现手法是这种审美心理的外化体现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审美心理
(一) 审美心理结构
(二) 审美心理要素
二、 中国传统审美心理
(一) 偏阴性的审美能力
(二) 整体性的审美态度
(三) 生生的审美经验
三、 意象解析
(一) 象非相
(二) 意即气
(三) 意象
四、 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在意象造型中的体现
(一) 象的审美心理
(二) 意的审美心理
(三) 意象造型体现的整体性和模糊性的审美心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审美文化比较刍议[J]. 戴大方,朱华. 书画艺术. 2007(06)
[2]中西艺术时空意识之比较[J]. 程明震,陈绘. 大连大学学报. 2006(05)
[3]《易经》与当代文学[J]. 樊星.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1)
[4]论侗族文化的女性思维偏向[J]. 廖开顺.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5]论中国人“象思维”的审美心理属性[J]. 户晓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6]传统文化的历史命运——读《中国系统思维》[J]. 聂振斌. 孔子研究. 1992(04)
硕士论文
[1]论中医“取象比类”的逻辑基础与科学内涵[D]. 王宏利.辽宁中医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521700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审美心理
(一) 审美心理结构
(二) 审美心理要素
二、 中国传统审美心理
(一) 偏阴性的审美能力
(二) 整体性的审美态度
(三) 生生的审美经验
三、 意象解析
(一) 象非相
(二) 意即气
(三) 意象
四、 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在意象造型中的体现
(一) 象的审美心理
(二) 意的审美心理
(三) 意象造型体现的整体性和模糊性的审美心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审美文化比较刍议[J]. 戴大方,朱华. 书画艺术. 2007(06)
[2]中西艺术时空意识之比较[J]. 程明震,陈绘. 大连大学学报. 2006(05)
[3]《易经》与当代文学[J]. 樊星.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1)
[4]论侗族文化的女性思维偏向[J]. 廖开顺.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5]论中国人“象思维”的审美心理属性[J]. 户晓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6]传统文化的历史命运——读《中国系统思维》[J]. 聂振斌. 孔子研究. 1992(04)
硕士论文
[1]论中医“取象比类”的逻辑基础与科学内涵[D]. 王宏利.辽宁中医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521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21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