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7 14:47
晚明尚奇求怪的审美风尚,是腐朽、阴霾的社会环境和阳明心学及其传派等影响所致,是高大雅正为特征的艺术审美转向的产物,是艺术审丑的具体表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图像叙事角度作切入点,立足于图像叙事顷间的选取和表现,着重剖析了陈洪绶绘画作品中独特的人物造型和图像叙事模式。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最为突出的表征是:典型的人物造型、独特的画面处理形式、矛盾疾苦的情感展现理念。陈洪绶人物画成就最为突出,狂放怪异的审美追求也表现得最为明显,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源于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和认同,另一方面是社会因素使然。在分析、考证影响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形成原因中,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出陈洪绶人物画题材选取视角主要源于对自己敬仰人士的赞颂及对自己情感悲悯的寄托和传达;从哲学角度分析则是受阳明心学及其传派的影响所致,是陈洪绶人生态度的真挚体现和对传统绘画经典语汇的颠覆和挑战;从社会学角度具体分析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艺术审美倾向的发展所致;并从艺术造型学角度分析了陈洪绶在对古器物的研摹过程中,对器物造型的理解和运用是促成自己人物独特造型的重要因素,并考证了民间文化对陈洪绶绘画风格的影响...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陈洪绶简介
二、审丑美学的发展
(一) “丑”的美学渊源
(二) 明代怪诞风格表现
(三) 明末清初艺术风格转向分析
1. 题材选取转向
2. 经营位置转向
三、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分析
(一) 卷轴画狂怪风格分析
1. 人物画狂怪风格分析
2. 山水画狂怪风格分析
3. 花鸟画狂怪风格分析
(二) 插图艺术中狂怪才能展现
1. 选取最能突出人物特征的经典瞬间进行塑造
2. 注重表现人物叙事情结
(三) 陈洪绶绘画理论挑战画坛权威
1. “神家、名家、作家、匠家”论断的提出
2. 以“主宋派”为正脉抗衡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等画学论断
四、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形成原因分析
(一) 明代动荡的政治环境促成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的形成
(二) 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的形成
(三) 阳明心学及其传派对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的影响
(四) 明代木刻插图对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的影响
(五) 木板年画对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的影响
(六) 青铜古器物造型对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的影响
五、陈洪绶绘画艺术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人物画单元式空间图式与审美表现分析[J]. 王青灵. 美术大观. 2009(10)
[2]中国传统绘画图像叙事的顷间[J]. 李彦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9(04)
[3]岩画图像叙事的“顷间”性[J]. 李彦锋. 民族艺术. 2009(02)
[4]从叙事空间的失落看朱仙镇年画在现代社会的濒危[J]. 李彦锋. 艺术探索. 2008(04)
[5]传统年画及其民间信仰价值[J]. 吴祖鲲.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06)
[6]王阳明心学美学对中晚明文学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J]. 华建新.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3)
[7]“钟馗样”研究[J]. 李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3)
[8]魏晋士人的山水情结与诗文创作[J]. 康相坤.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9]论陈洪绶、吴彬的奇诞山水画风[J]. 胡光华. 荣宝斋. 2007(02)
[10]陈洪绶研究廿五年评述[J]. 万新华. 大连大学学报. 2007(01)
本文编号:3522501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陈洪绶简介
二、审丑美学的发展
(一) “丑”的美学渊源
(二) 明代怪诞风格表现
(三) 明末清初艺术风格转向分析
1. 题材选取转向
2. 经营位置转向
三、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分析
(一) 卷轴画狂怪风格分析
1. 人物画狂怪风格分析
2. 山水画狂怪风格分析
3. 花鸟画狂怪风格分析
(二) 插图艺术中狂怪才能展现
1. 选取最能突出人物特征的经典瞬间进行塑造
2. 注重表现人物叙事情结
(三) 陈洪绶绘画理论挑战画坛权威
1. “神家、名家、作家、匠家”论断的提出
2. 以“主宋派”为正脉抗衡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等画学论断
四、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形成原因分析
(一) 明代动荡的政治环境促成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的形成
(二) 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的形成
(三) 阳明心学及其传派对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的影响
(四) 明代木刻插图对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的影响
(五) 木板年画对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的影响
(六) 青铜古器物造型对陈洪绶绘画狂怪风格的影响
五、陈洪绶绘画艺术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人物画单元式空间图式与审美表现分析[J]. 王青灵. 美术大观. 2009(10)
[2]中国传统绘画图像叙事的顷间[J]. 李彦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9(04)
[3]岩画图像叙事的“顷间”性[J]. 李彦锋. 民族艺术. 2009(02)
[4]从叙事空间的失落看朱仙镇年画在现代社会的濒危[J]. 李彦锋. 艺术探索. 2008(04)
[5]传统年画及其民间信仰价值[J]. 吴祖鲲.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06)
[6]王阳明心学美学对中晚明文学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J]. 华建新.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3)
[7]“钟馗样”研究[J]. 李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3)
[8]魏晋士人的山水情结与诗文创作[J]. 康相坤.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9]论陈洪绶、吴彬的奇诞山水画风[J]. 胡光华. 荣宝斋. 2007(02)
[10]陈洪绶研究廿五年评述[J]. 万新华. 大连大学学报. 2007(01)
本文编号:3522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2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