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墨戏概念及其与公案禅的共生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2 20:50
自元代吴镇点明“墨戏”之作乃“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以来,后人对“墨戏”概念的讨论理解几乎不离“士夫画、文人画、写意画”范畴,认为“墨戏”以“遣兴娱乐”为追求,从而形成了不求形似、不拘规矩、放逸纵肆的独特画格。然而,长久以来对“墨戏”的理论研究却忽视了其源头的禅宗倾向。实际上,“墨戏”最早出现于北宋,由黄庭坚、苏轼、僧惠洪、僧仲仁等一批禅僧和居士首倡,从此期的文献分析来看,“墨戏”概念孕育于禅宗土壤,是一种基于禅宗修行的艺术创作,亦是有助禅宗修行的方便法门:其对内,修炼作者“与物同化”而入“三昧”的境界;对外,通过直接的正念、警醒,和间接的公案偈颂“疏通性缘”来达到“作大佛事”的目的。“墨戏”在两宋时期是“不与画史同科”的,只是发展至元代以后,伴随着时代、文化背景的变迁,禅宗门风的衰微,其原始概念的禅宗内核瓦解,最终被所谓“文人画”的正脉所消解吸收。与此同时,基于禅宗思想的“墨戏”绘画传统却经由宋代来华求法的日本僧人携回,在邻国日本延续发展,构建起了“禅宗画”的历史脉络。近代日本美术史家在梳理禅宗画史时将源头追溯至中国的苏轼、王维等所谓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引发了国内学者关于“中国...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宋)文同《墨竹图》绢本水墨113.6CM×105.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087年,苏轼作《题文与可墨竹》: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
来引导后人更加接近前人的修行和顿悟之道。不过虽然这种新形式的水墨人物公案别出一格,有助参悟,但并未撼动传统祖师像的地位,尤其是元代以后,由于审美取向和宗教信仰的差异,墨戏一类的作品被认为粗野,不登大雅之堂,因此传世量极为稀少,仅有的几幅也几乎都保留在日本。
来引导后人更加接近前人的修行和顿悟之道。不过虽然这种新形式的水墨人物公案别出一格,有助参悟,但并未撼动传统祖师像的地位,尤其是元代以后,由于审美取向和宗教信仰的差异,墨戏一类的作品被认为粗野,不登大雅之堂,因此传世量极为稀少,仅有的几幅也几乎都保留在日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交往关系看苏轼对文同的评价[J]. 杨胜宽. 中国苏轼研究. 2018(01)
[2]打乱,重组与解读——对石恪款《二祖调心图》画题的再考证[J]. 冯翰林. 中国美术. 2018(03)
[3]仙厓义梵的禅茶画浅析[J]. 曹建南. 农业考古. 2017(05)
[4]浅析宋代“墨戏”及其美学意蕴[J]. 向丽. 美与时代(中). 2014(04)
[5]牧心如牛 《十牛图》及其图颂中的禅学思想[J]. 俞思雯. 中国宗教. 2013(09)
[6]“栖心大乘,每以笔墨而作佛事”——“禅宗书学思想的现代诠释”之一[J]. 皮朝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7]浅论宋代墨戏画的“墨戏”内涵[J]. 覃卫媛. 美术界. 2010(12)
[8]南宗禅学与北宋文人画的缘起[J]. 龚钢. 艺术百家. 2009(01)
[9]禅宗公案的形成和公案禅的起源[J]. 土屋太祐. 社会科学研究. 2006(05)
[10]北宋临济宗杨岐派的公案禅[J]. 土屋太祐. 中国哲学史. 2006(03)
本文编号:3547068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宋)文同《墨竹图》绢本水墨113.6CM×105.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087年,苏轼作《题文与可墨竹》: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
来引导后人更加接近前人的修行和顿悟之道。不过虽然这种新形式的水墨人物公案别出一格,有助参悟,但并未撼动传统祖师像的地位,尤其是元代以后,由于审美取向和宗教信仰的差异,墨戏一类的作品被认为粗野,不登大雅之堂,因此传世量极为稀少,仅有的几幅也几乎都保留在日本。
来引导后人更加接近前人的修行和顿悟之道。不过虽然这种新形式的水墨人物公案别出一格,有助参悟,但并未撼动传统祖师像的地位,尤其是元代以后,由于审美取向和宗教信仰的差异,墨戏一类的作品被认为粗野,不登大雅之堂,因此传世量极为稀少,仅有的几幅也几乎都保留在日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交往关系看苏轼对文同的评价[J]. 杨胜宽. 中国苏轼研究. 2018(01)
[2]打乱,重组与解读——对石恪款《二祖调心图》画题的再考证[J]. 冯翰林. 中国美术. 2018(03)
[3]仙厓义梵的禅茶画浅析[J]. 曹建南. 农业考古. 2017(05)
[4]浅析宋代“墨戏”及其美学意蕴[J]. 向丽. 美与时代(中). 2014(04)
[5]牧心如牛 《十牛图》及其图颂中的禅学思想[J]. 俞思雯. 中国宗教. 2013(09)
[6]“栖心大乘,每以笔墨而作佛事”——“禅宗书学思想的现代诠释”之一[J]. 皮朝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7]浅论宋代墨戏画的“墨戏”内涵[J]. 覃卫媛. 美术界. 2010(12)
[8]南宗禅学与北宋文人画的缘起[J]. 龚钢. 艺术百家. 2009(01)
[9]禅宗公案的形成和公案禅的起源[J]. 土屋太祐. 社会科学研究. 2006(05)
[10]北宋临济宗杨岐派的公案禅[J]. 土屋太祐. 中国哲学史. 2006(03)
本文编号:3547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47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