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8-01-18 15:39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美声唱法 背景 传播与发展 成就


【摘要】:美声唱法产生在十七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产生了多种流派漫延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美声唱法随着“五四”运动的热潮涌入中国,在这片西洋音乐匮乏的土壤中扎根、发芽。二三十年代是美声唱法在中国发展的初创期,第一代声乐教育家为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声唱法的传入,改变了中国歌曲的传授方法,悄然无息的影响着中国的民族音乐发展,在西洋美声与我国传统音乐相互碰撞、借鉴、融合的过程,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声乐民族化发展的过程。 本文通过历史学、社会学、音乐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来综合分析美声唱法的传入背景,对其发展过程以及成就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梳理,将美声唱法在中国发展初创期的脉络梳理地更加清晰。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因素的分析,仅对美声唱法传入中国近二十年的发展进行研究,力争把美声唱法在我国初期发展的全貌更加生动、细致、深刻的挖掘和总结。在今后的研究中,希望这篇论文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美声唱法在中国能够扎根并发展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早在隋唐时期,中国就有了吸收外来的音乐文化的传统,当外来文化融进我们民族艺术的血液中,必将会产生更加美妙的音乐,美声唱法这种西洋艺术的传入,站在历史的高度看,这次外来艺术又一次与我国传统艺术相融合,也必将会带给我国传统音乐新的发展契机,也是民族声乐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在近代,自学堂乐歌时代,中国就开始了第一次出国留学热,向国外学习音乐的理念,效仿西方学堂的乐制,直到“五四”运动的兴起,再次掀起了出国留学的热潮,在学习新文化,新思想的指导下,美声唱法也作为外来的先进文化传入了我国,从此开始了艰难的播种时期,为以后美声唱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声唱法在我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传播阶段,通过专业院校和音乐会演出的扩大逐步发展。通过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对比,由二十年代的星星之火撒落在大城市中,三十年代已经有了扩展的趋势,说明那时的美声唱法已经有了落脚点,并且在中国还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由西洋的发声技巧和吐字在向具有中国民族的演唱技法中,这个时代的作曲家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作品把西洋的吐字方法转为中国的吐字方法,把西洋风格的艺术歌曲及歌剧转化成具有中国民族特征的歌曲,使我们在掌握西洋演唱技巧的同时更加有中国特色的韵味,更加适应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这些作曲家不仅推动了美声唱法的发展,对声乐民族化的进程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声唱法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我国以周淑安,应尚能,苏石林,赵梅伯为第一代声乐教育家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努力,培养了我国第二代声乐教育家,把学习美声唱法的队伍壮大。在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著作中,开始把声乐这门抽象的艺术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这在声乐史中是重大的突破。美声唱法带给了中国声乐界一种前所未有的教学模式、艺术格调以及欣赏导向。美声的传入促进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它在与我国传统音乐的碰撞和融合中带给了我国民族声乐的无限生机。
[Abstract]:The American singing and singing method was born in Florence , Italy ,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 It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centuries of development . It has produced many schools to spread to Europe and even the world . The American singing and singing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 The first generation vocal music educator has set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 The first generation vocal music educator has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music in China . The process of mutual collision , reference and fusion between American and American music is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cal music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 economic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China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achievements of American singing and singing in China for nearly two decades . In the future research ,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some valuable references . In the period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 China has the tradition of absorbing foreign music culture . It will bring more beautiful music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 In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 and developing in China , American singing and singing has experienced a difficult diffusion stage , which has been gradually developed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concerts . By contrast between 1920s and 1930s ,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ity .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 development , American singing and singing has achieved great achievements . In Zhou Shuan , Zhao Meibo , the first generation vocal music educator , has made great breakthrough in the history of vocal music . It has brought the Chinese vocal music industry an unprecedented teaching mode , artistic style and appreciation guide .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鹏;贾聚辉;;对于如何将美声唱法带入中国大众的生活的思考[J];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02期

2 易娟;;浅谈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J];大舞台;2010年01期

3 刘志;中国美声唱法歌唱家应向民族戏曲汲取营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4 程浩;悼念敬爱的周淑安先生[J];人民音乐;1980年04期

5 武俊达;诲人不倦 辛勤耕耘——访问黄友葵教授[J];人民音乐;1982年05期

6 廖辅叔;近代中国第一个合唱女指挥周淑安[J];人民音乐;1982年06期

7 郁庆五;追念苏石林先生[J];人民音乐;1996年06期

8 丁汝燕;;苏石林与中国声乐教育[J];人民音乐;2006年08期

9 乔新建;;长卷如歌吟古今——尚家骧的《欧洲声乐发展史》读后[J];人民音乐;2006年08期

10 焦杰,,向大勋;赵梅伯先生的音乐建树[J];人民音乐;1995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洪艳;对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罗静;中国美声唱法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克;对美声唱法声音概念的误解引发的习惯性态度及行为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41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441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f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