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从“汤沈之争”看汤显祖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8-03-31 19:22

  本文选题:汤显祖 切入点:“意趣神色” 出处:《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摘要】:本文通过"汤沈之争"中汤显祖对于声律问题的看法,并结合其学术思想的分析,试图找出他的"意趣神色"等美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另外,根据汤显祖的诗歌和戏曲实践,本文将进一步印证"意趣神色""神情合至"等美学观念实际上源于他对道禅思想所做的具有创造性的改良。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ang Xianzu's aesthetic thoughts, such as the expression of interest, through his views on the question of vocal rhythm in Tang Shen's conten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his academic thoughts.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Tang Xianzu's poetry and opera practice, this article will further confirm that the aesthetic concepts such as "interest" and "facial expression" actually originate from his creative improvement of Taoism and Zen thought.
【作者单位】: 沈阳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卓;“临川四梦”与汤显祖后期思想的转变[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2 赵静春;汤显祖美学思想核心——“情”的浅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黄文锡;突破传统启先河──论“临川四梦”的人物塑造[J];抚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4 吴文丁;汤显祖评《花间集》及其它[J];抚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5 涂育珍;汤显祖的史学观与史学实践[J];抚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6 章军华;汤显祖《邯郸记》曲牌唱腔音乐意义[J];抚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7 周志武,段绍镒;试论《牡丹亭》的审美价值[J];抚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8 杨安邦;汤显祖与同时代的临川名人[J];抚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9 周世泉;试论汤显祖的思想艺术资源[J];抚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10 姚澄清;汤显祖与黄太次的莫逆之交[J];抚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邹元江;;情立世界[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文辉;;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场面布局艺术[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国华;;江西戏曲史上的双子星座——汤显祖与蒋士铨比较论[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建荣;;汤显祖与楚辞之关系散论[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文锡;;突破传统启先河——论“临川四梦”的人物塑造[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涂育珍;;论汤显祖戏曲思想及其《花间词》评点[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安葵;;初读汤显祖诗[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恒夫;;论雕虫馆版臧懋循评改《牡丹亭》[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安邦;;汤显祖家世述略[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阳华;明遗民画家若干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林从华;闽台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渊源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3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冬红;《花间集》接受史论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贻强;公安三袁居士佛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海滨;焦z延胪砻骰嵬ㄋ汲盵D];复旦大学;2005年

8 王燕飞;《牡丹亭》的传播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9 吕双伟;清代骈文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张永刚;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活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青;论汤显祖诗歌的主情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爱波;论归有光的抒情散文[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影;论元明清爱情婚姻剧的发展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左其福;论汤显祖的“唯情”文学观[D];湘潭大学;2001年

5 陈志国;徐渭人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马炜;徐渭书法风格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海;冯梦龙编辑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8 李桂芹;竟陵派的诗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曾维芬;徐渭戏曲浅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刚;仁风道骨 佛性童心——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丰子恺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叶春;;论古代情爱戏曲中情与理的冲突与融合[J];戏剧文学;2010年02期

2 李艳丽;;论明代传奇繁荣的原因[J];戏剧文学;2010年02期

3 蒋晗玉;;汤显祖的纯情女“粉丝”[J];艺海;2010年02期

4 高雅芳;;《牡丹亭》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J];运城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乔野;;遂昌祭春文化与传承[J];浙江档案;2010年01期

6 陈友冰;刘良政;;阮大铖创作论[J];江淮论坛;2010年01期

7 陈建波;;培育特色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J];今日浙江;2010年04期

8 伏漫戈;;以“疵”为美 以“癖”为美——《陶庵梦忆》奇人小议[J];唐都学刊;2010年01期

9 吴明东;;“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谈脂砚斋对《红楼梦》“情”主题的揭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姜龙飞;;舞台[J];人民公安;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玉人;;汤显祖“四梦”及批评的历史影响[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张进德;张扬;;试论《金瓶梅》对颂“情”传统的颠覆[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3 何西来;丛小荷;;关于生命的咏叹——昆曲《偶人记》观后随想[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朱迪光;;《明诗评选》与王夫之的结构诗评[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5 贾成祥;;中医学术的诗性表现[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金玉,

本文编号:1692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692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0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