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无锡宣卷仪式音声研究—宣卷之仪式性重访

发布时间:2017-03-22 12:15

  本文关键词:无锡宣卷仪式音声研究—宣卷之仪式性重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宣卷(其宣唱底本为宝卷),被文史、社科学界认为与唐代佛教俗讲有着深切关联,本是一种具信仰内涵的仪式行为。清中叶之后,宣卷在江南地区甚为盛行,特别是进入苏、沪、宁等大城市之后,宣唱者在原来木鱼、铃、磬等法器伴奏的基础上,增加了二胡、琵琶、扬琴等丝弦乐器,并且从流行于该地域的各类说唱、戏曲品种中吸收其剧目和唱腔,淡化或模糊了宣卷原本的仪式信仰属性,使其蜕变为一种通俗性质的故事说唱娱乐形式,故学界对宣卷也往往因此而以“说唱”(或“曲艺”)类论之。但是,当今活跃于无锡地区的宣卷却仍然没有脱离其原本的仪式信仰语境,它存在于当地具佛教属性的“念佛”仪式之中,为该仪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保持了由佛头宣唱、信众“和佛”、法器伴奏的原初形式。 本论文意图通过对无锡地区宣卷活动的考察,置宣卷行为中的音声于其仪式信仰语境,以获得对宣卷本质与意义的理解与认知。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文本体裁、仪式程序与宣唱习惯等方面概述宝卷(宣卷之文本)与唐代俗讲的关联,并沿着历史线索探究明清以来宣卷在江南地区的流传概况;第二章聚焦于地处江南腹地的无锡地区在清中叶以来佛、道、国家礼仪社会背景,继而探讨近代至当代无锡宣卷的发展阶段;第三、四章从对当今无锡“念佛”仪式的整体结构中展开对宣卷及其音声之现状的描述、分析与阐释;第五章则综合前文所说,进一步以局内执仪者的观念与意识探讨无锡宣卷的本质与意义。 笔者认为:无锡宣卷的本质与意义在于它是植根于信仰仪式之中的仪式行为,其音声也是在“信仰体系”的覆盖下,具有信仰归属的仪式行为的产物,这也正是无锡宣卷与其历史本源一脉相承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宣卷 宝卷 念佛仪式 仪式 仪式音乐 仪式音声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9
  • 绪论9-27
  • 一、研究对象的相关说明10-12
  • (一) 宣卷与宝卷10-12
  • (二) 无锡宣卷12
  • 二、论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12-21
  • (一) 文史、社科学界的宝卷研究12-19
  • (二) 音乐学界的宣卷音乐研究19-21
  • (三) 本文论题的研究意义21
  • 三、相关理论与研究取向21-23
  • (一) 仪式中的“音声”21-22
  • (二) 研究取向22-23
  • 四、田野考察与资料来源23-25
  • 五、章节安排25-27
  • 第一章 宣卷历史考述27-44
  • 第一节 宝卷之渊源:唐至宋元27-34
  • 一、文本体裁与音乐29-32
  • 二、仪式与宣唱习惯32-34
  • 第二节 明代宣卷仪式34-35
  • 第三节 明清至民国:江南地区宣卷概略35-43
  • 一、明代江南宣卷概略36-38
  • 二、清至民国江南宣卷的发展38-43
  • 本章小结43-44
  • 第二章 无锡宣卷的信仰背景及历史分期44-69
  • 第一节 无锡地区的信仰背景与社会变迁44-59
  • 一、佛、道的信仰背景44-51
  • 二、清中叶之后无锡民间信仰与国家礼仪传统51-55
  • 三、无锡地区的城市化进程55-59
  • 第二节 近代至当代无锡地区宣卷的发展阶段59-68
  • 一、传统延续:清末民初至建国初期59-65
  • 二、停滞: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末65-66
  • 三、“地下”: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66-67
  • 四、“复兴”:90年代至今67-68
  • 本章小结68-69
  • 第三章 无锡地区“念佛”仪式现状考察69-104
  • 第一节 无锡地区“念佛”现状概况69-74
  • 一、“乡派”与“城派”69-71
  • 二、佛头一年的“佛事”71-74
  • 第二节 “念佛”的仪式类别、组织及环境74-83
  • 一、“念佛”的类别及功能74-76
  • 二、执仪者的分工与信众的参与76-78
  • 三、“念佛”之仪式环境布置及象征含义78-83
  • 第三节 “念佛”仪式的内容83-84
  • 一、“念佛”仪式的主体内容83-84
  • 二、“念佛”仪式的“插入”部分84
  • 第四节 “乡”、“城”两派个案纪实84-101
  • 一、对仪式音声描述的说明84-85
  • 二、个案纪实85-101
  • 第五节 “乡派”与“城派”的比较101-102
  • 本章小结102-104
  • 第四章 “念佛”仪式及其音声分析与阐释104-164
  • 第一节 “念佛”仪式的信仰属性与仪程104-111
  • 一、“课诵”104-105
  • 二、“宣卷”105-108
  • 三、“中堂法事”108-111
  • 第二节 “念佛”仪式的音声111-145
  • 一、“课诵”112-124
  • 二、“宣卷”124-134
  • 三、“中堂法事”134-143
  • 四、“念佛”仪式音声声谱143-145
  • 第三节 宣卷音声的仪式性特征145-163
  • 一、“宣卷”与“课诵”、“中堂法事”音声素材的“共享”145-150
  • 二、宣卷音声的模式化特征150-158
  • 三、宣卷音声与佛教、道教音声158-163
  • 本章小结163-164
  • 第五章 宣卷的“仪式认同”与信仰归属164-185
  • 第一节 佛头的习得过程164-173
  • 一、家传164-166
  • 二、师传166-171
  • 三、自学171-173
  • 第二节 “局内观”中的信仰归属173-180
  • 一、“课诵”173-174
  • 二、“中堂法事”174-175
  • 三、“宣卷”175-179
  • 四、“佛法的腔调”179-180
  • 第三节 宣卷“仪式性”的进一步说明180-184
  • 一、“仪式”~“娱乐”的选择181-183
  • 二、宣卷的信仰归属183-184
  • 本章小结184-185
  • 结论185-187
  • 参考文献187-193
  • 一、中文参考文献187-191
  • 二、英文参考文献191-193
  • 附录193-205
  • 附录一:无锡地区见存手抄宝卷概览193-197
  • 附录二:部分宝卷影像资料197-200
  • 附录三:部分“念佛”仪式现场照片200-202
  • 附录四:图例索引202-203
  • 附录五:表格索引203-204
  • 附录六:谱例索引204-2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锡伦;宝卷中的俗曲及其与聊斋俚曲的比较[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来新夏;;《破邪详辩》初探[J];安徽史学;1985年03期

3 崔榕;;“国家在场”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及发展[J];理论月刊;2010年09期

4 刘祯;;宋元时期非戏剧形态目连救母故事与宝卷的形成[J];民间文学论坛;1994年01期

5 车锡伦;《金瓶梅词话》中的宣卷——兼谈《金瓶梅词话》的成书过程[J];明清小说研究;1990年Z1期

6 车锡伦,侯艳珠;江苏靖江做会讲经的醮殿仪式[J];民俗研究;1999年02期

7 杨山,吴勇;无锡市形态扩展的空间差异研究[J];人文地理;2001年03期

8 薛艺兵;河北易县、涞水的《后土宝卷》[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刘东兴;;“高洛音乐会”二十年之新现象[J];人民音乐;2009年12期

10 车锡伦;;江苏“苏州宣卷”和“同里宣卷”[J];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莲玉;型世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戴宁;太湖地区民间信仰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傅暮蓉;论宝卷及其演变[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2 王延泓;南北高洛宝卷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郇芳;河西宝卷音乐历史形态与现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欢;中国民间的财神信仰与财神宝卷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无锡宣卷仪式音声研究—宣卷之仪式性重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61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2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