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音乐教育形态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周音乐教育形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美称。西周时期,音乐教育已经由巫术宗教的教育形态转变为礼乐教育形态,从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发现西周时期有了专门的音乐教育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制度、具体的教学内容等。通过对西周音乐教育形态的研究可以发现,“德艺并构”是西周音乐教育的最重要的一个闪光点。理解中国音乐教育的传统与流变,对促进和完善我国音乐教育体制、推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全文共分为五部分来论述西周音乐教育: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写《西周音乐教育研究》这个论题是如何提出的,对有关“西周音乐教育”的资料与论文予以归纳整理,并说明选题意义。 第二部分:“西周社会概况”。对西周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作了概括,论述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第三部分:“礼乐制度下的音乐形态”。阐述礼乐制度,以六代乐舞中的《大武》为代表分析其音乐形态,点明礼乐制度的社会功能。 第四部分:“西周音乐教育”。具体分析了西周的音乐教育机构、制度、内容及思想。 第五部分:“西周音乐教育的历史地位与现实影响”。概括了西周音乐教育的历史地位,分析西周音乐教育对现实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西周 礼乐 音乐教育 现实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一、问题的提出7-8
- 二、国内研究现状8-10
- (一) 著作类8-9
- (二) 主要论文9-10
- 三、选题意义10-11
- 第一章 西周社会概况11-13
- 一、奴隶制度下的政治形态——分封制11
- 二、奴隶制度下的经济形态——井田制11-12
- 三、奴隶制度下的文化意识形态12-13
- 第二章 礼乐制度下的音乐形态13-19
- 第一节 礼乐制度13-15
- 一、伦理化14
- 二、政治化14
- 三、宗教化14-15
- 第二节 音乐形态15-17
- 一、继承六代乐舞形态15-16
- 二、音乐制度16-17
- 第三节 礼乐制度的社会功能17-19
- 一、稳定社会秩序17
- 二、人们伦理道德水平的提高17-19
- 第三章 西周音乐教育形态19-39
- 第一节 音乐教育机构19-24
- 一、国学19-22
- (一) 西周的小学19-21
- (二) 西周的大学21-22
- 二、乡学22-24
- (一) 庠和序22
- (二) 塾和校22-24
- 第二节 西周音乐师资24-28
- 一、乐官的分类25-27
- (一) 太保、太傅、太师及少保、少傅、少师25
- (二) 大司徒25
- (三) 大司乐25-26
- (四) 乐师26-27
- 二、音乐教学阶段27-28
- 第三节 音乐教育的内容28-39
- 一、乐教理念28-31
- (一) 乐德之教28-29
- (二) 乐语之教29-30
- (三) 乐舞之教30-31
- 二、音乐教育的教材——《诗经》31-34
- (一) 《诗经》中的音乐性——重章复沓、叠韵32-33
- (二) 《诗经》与礼乐的关系33-34
- 三、周公的音乐教育思想34-38
- (一) 周公的生平事迹与事业35
- (二) 周公制礼作乐35-37
- (三) 周公的音乐教育思想37-38
- 四、音乐教育的人文价值38-39
- 第四章 西周音乐教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39-46
- 一、历史地位39-40
- 二、现实影响40-46
- (一) 启迪心智、震撼心灵40-42
- (二) “墙里开花墙外香”42-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小菲;;试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音乐生活;2006年04期
2 叶晓玲;;音乐教育应当注重“范本教育”[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曹瑞清;;浅谈音乐教育之我见[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2期
4 罗永良;;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探究[J];音乐天地;2009年01期
5 冯杰;;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格精神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教研);2011年04期
6 蒲英;;音乐格言[J];音乐世界;1992年07期
7 修海林;音乐教育科学的新成果──评何晓兵《音乐与智力》[J];音乐研究;1995年02期
8 晚学;比较音乐教育研讨会纪要[J];中国音乐;1998年02期
9 蒋海峰;;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江苏政协;1998年04期
10 冯芸,王世安;不断借鉴、立足国内、培养新世纪的音乐教育人才——谈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音乐;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鸿信;;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宋庆垒;;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承担音乐教育重任——浅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向文;;对目前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几点问题的思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4 程英华;;音乐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之关系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5 ;时代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中国大众音乐协会首次工作报告(2006年)[A];中国大众音乐协会首次工作报告(2006年)[C];2006年
6 黄丽;;试论我国推进创造性主题音乐教育的几个维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毛理;;不容忽视的力量——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8 张尉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感觉体验及实现途径[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罗琴;;中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方楠;;走进网络社会的高等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世生;音乐教育的理性飞跃[N];吉林日报;2005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董大汗;加强特色音乐教育[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文竹;孔祥东:功利主义影响音乐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李晋萍;音乐教育研究生忧思录[N];音乐周报;2005年
5 吕健;铃木镇一和他的音乐教育[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方捷新;让音乐教育插上技术的翅膀[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安塞县沿河湾中心小学 刘渊;如何体现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N];延安日报;2011年
8 陶格斯;要重视学校的音乐教育[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9 高峰;北京启动“人人音乐教育”普及工作[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赵易天;音乐教育进化论[N];音乐周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资利萍;感性的呼唤[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3 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车新春;19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音乐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潮[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论[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8 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金顺爱;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民族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邓兰;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论隐性化网络音乐教育对中学生音乐教育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红成;社区音乐教育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贾晓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学前音乐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a;构建美的教育 实施以美育人[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5 陈映蓉;乐者“乐”也[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马静;浅谈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资利萍;0—6岁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谢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波;论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香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本土化的研究与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西周音乐教育形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2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