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
发布时间:2017-06-08 23:08
本文关键词: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从“主体间性”视角,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及其教育展开研究。在阐述主体间性、多元主体及多维主体间性的内涵基础上,提出了“主体间性音乐教育观”,并将其作为一条理念运用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实践中。从“主体间性”视角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人与自然”、“音乐与社会”、“人与社会”、“人与物”、“人与乐”、“人与人”、“音与音”、“心与音”之主体间性,其表现为“天人之和”、“乐与政和”、“人与器和”、“乐与人和”、“音声之和”和“心声之和”等。 从“哲学、美学、音乐、文化、心理、教育和实用价值”等七个层面宏观构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多层教育目标;从“情感目标、审美目标、过程目标、认知目标”等微观层面阐述了教学目标,并提出“审美性与文化性之主体间性互动、民族性与多样性之主体间性互补、主体间性融合与变通、情感与认知、同化与顺应、理解的循环”等原则。 构建了主体间性四维时空观,探讨了“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过程四段论与教学过程特点;论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品赏过程与多元主体角色游移,它表现在“观”、“品”、“悟”、“融”四个审美层次基础上而进行的“多元视点的游移、主体心态的游移、主体心意的游移和主体心境的游移”,并相应表现出四次递进,即“音乐审美的初次观照、音乐审美情感体验、音乐意义的理性直觉和生命意蕴的融合升华”,由此形成审美境界“四层次”:“物境、情境、意境、妙境”,从而完成对“万物一体”之真、善、美融合统一的妙悟。从“主体间性”视角构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等。 探讨了“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优化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实践策略等。 在对中小学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之主体间性教学实验思路,并以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双重身份参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实践教学,通过亲身实践、课堂观察和访谈等对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进行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实践证明,教师有意识运用主体间性音乐教育观加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主动渗透民族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
【关键词】:主体间性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音乐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8
- 目录8-12
- 绪论12-22
- 一、研究缘起12-14
-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14-15
- 三、研究现状15-18
- 四、研究意义18-19
- 五、研究方法19-22
- 第一章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及其教育22-50
- 第一节 主体间性及主体间性音乐教育观22-29
- 一、主体间性的内涵分析22-25
- 二、主体间性与主体性的区别与联系25-26
- 三、主体间性音乐教育与主体性音乐教育的区别26-27
- 四、主体间性音乐教育观的确立27-29
- 第二节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29-37
- 一、"天人之和"——"人与自然"、"音乐与自然"中的主体间性30-31
- 二、"乐与政和"——"音乐与社会"、"人与社会"中的主体间性31-32
- 三、"人与器和"——"人与物"中的主体间性32-33
- 四、"乐与人和"——"人与乐"、"人与人"中的主体间性33-34
- 五、"音声之和"——"音与音"中的主体间性34-35
- 六、"心声之和"——"心与物"、"心与乐"中的主体间性35-36
- 小结语36-37
- 第三节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37-47
- 一、音乐教育中的"多元主体"之内涵37-38
- 二、音乐教育中的"多维主体间性"之依据38-40
- 三、音乐教育中的"多维主体间性"之体现40-46
- 四、以"主体间性"为焦点的音乐课堂教学观察与分析46-47
- 本章小结47-50
- 第二章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目标与原则50-74
- 第一节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目标构建50-63
- 一、哲学内涵: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本精神50-52
- 二、美学意蕴:领悟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在神韵52-54
- 三、形态特征:把握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本体特征54-58
- 四、文化意义: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人文内涵58
- 五、心理特征:洞察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思维特点58-62
- 六、教育内容:体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多姿多彩62
- 七、实用价值:认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养生功能62-63
- 第二节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目标表述63-68
- 一、情感目标63-66
- 二、审美目标66-67
- 三、过程目标67
- 四、认知目标67-68
- 第三节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原则68-73
- 一、平等交往与互动对话原则68-69
- 二、审美性与文化性之主体间互动原则69-70
- 三、民族性与多样性之主体间互补原则70
- 四、情感与认知之主体间互融原则70-71
- 五、主体间融合与变通原则71-72
- 六、主体间同化与顺应原则72
- 七、理解的循环原则72-73
- 本章小结73-74
- 第三章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过程与方法74-112
- 第一节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过程构建74-81
- 一、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过程好比游戏过程74-75
- 二、主体间性四维时空观是多元主体间互动的共时空交流平台75-77
- 三、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过程四段论77-79
- 四、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过程特点79-81
- 第二节 中国传统音乐品赏过程与多元主体角色游移81-98
- 一、音乐欣赏审美过程与审美层次概述82-85
- 二、多元主体角色游移之多维视角85-90
- 三、中国传统音乐品赏过程与多元主体角色游移90-98
- 第三节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方法98-109
- 一、以"音乐为介"的教学方法98-101
- 二、以"体验为介"的教学方法101-103
- 三、以"教育为介"的教学方法103-106
- 四、以"创造为介"的教学方法106-109
- 第四节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学习方式构建109-111
- 一、交互性建构学习109-110
- 二、情境化体验学习110-111
- 本章小结111-112
- 第四章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策略112-152
- 第一节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优化策略112-129
- 一、多元"游移视点"——拓宽主体间音乐文化视野112-113
- 二、文本"空白召唤"——创造主体间性思维空间113-115
- 三、"恰当的具体化"——正确理解音乐文化115-116
- 四、"期待视野"——提高主体间音乐审美趣味116-118
- 五、"视界融合"——诠释音乐文化118-125
- 六、"化身入书"与"化心入乐"——体验音乐文化125
- 七、"效果历史"(理解的历史性)——传承音乐文化125-126
- 八、"理解的多义性"——发展音乐文化126-129
- 第二节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实施策略129-140
- 一、主体间性视野中的教学组织策略129-131
- 二、主体间性视野中的内容处理策略131-134
- 三、主体间性视野中的有效提问策略134-137
- 四、主体间性视野中的教学反思策略137-138
- 五、主体间性视野中的教学评价策略138-140
- 第三节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实践策略140-151
- 一、感性的对话——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教学追求140-143
- 二、情感的唤起——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内在动力143-144
- 三、亲历的体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活动载体144-146
- 四、意境的创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审美体验场146-148
- 五、文化的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意义实现148-150
- 六、情智的和谐——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理想目标150-151
- 本章小结151-152
- 第五章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实践探索152-216
- 第一节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152-174
- 一、中小学中国传统音乐教育情况调查问卷内容与结构设计152-154
- 二、中小学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154-173
- 三、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分析173-174
- 第二节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实验设计与教学思路174-197
- 一、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小学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实验研究174-197
- 第三节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实践探索197-208
- 一、本土音乐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之主体间性197-203
- 二、显隐互助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203-206
- 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206-208
- 第四节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实践之建议208-214
- 一、多元主体间互动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208-210
- 二、音乐教师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中坚力量210-212
-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活动有效促进主体间性联动212-213
- 四、探索多种途径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之主体间性互动213-214
- 本章小结214-216
- 结语216-222
- 余论222-226
- 附录226
- 附录1:以"主体间性"为焦点的音乐课堂教学观察与分析——小学音乐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226-241
- 附录2:以"情境认知"为焦点的音乐课堂教学观察与分析——小学音乐综合课《五十六朵花》241-247
- 附录3:邓名华教学日志摘选247-253
- 附录4:中小学生接受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状况调查(小学生问卷)253-257
- 附录5:中小学接受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状况调查(中学生问卷)257-261
- 附录6:中小学中国传统音乐教育情况调查问卷(教师问卷)261-264
- 参考文献264-280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280-282
- 后记282-286
- 个人简历286-28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牛郸;;试论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年07期
2 刘林利;;论“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J];音乐大观;2013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洪敏;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主体间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433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