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理论视野下的网络神曲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01:04
本文关键词:狂欢理论视野下的网络神曲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狂欢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节日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伴随着互联网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与之类似的群体性活动和文化形态也开始在这个新的虚拟文化空间不断涌现。网络传播的虚拟性、互动性、共享性以及个性化的特点与狂欢文化中的全民性、仪式性、平等性等特质相契合。网络神曲文化现象所体现出来的自由与颠覆、去中心化和消解权威的特质正是网络狂欢文化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 本文从狂欢理论的视角出发,选取近几年来一些较典型的网络神曲作品,从作品创作、作品传播和受众反应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网络神曲现象具有一种狂欢特质。本研究认为,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和匿名性为网络神曲的狂欢提供了游戏的广场,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也削平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鸿沟,诞生于狂欢广场上的具有独立个性特征的网络神曲成为歌者们宣布主权、表达个性的秀场。然而,在后现代主义和商业力量的多重冲击下,具有狂欢特质的网络神曲也难逃商业收编的厄运,并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低俗化倾向。
【关键词】:狂欢 网络神曲 大众文化 赛博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05;G20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6
- 第一节 文献综述8-13
- (一)狂欢理论研究8-11
- (二)网络文化现象研究11-13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3-16
- (一)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13-14
- (二)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点14-16
- 第二章 网络神曲概述16-23
- 第一节 网络神曲的概念界定16-17
- 第二节 网络神曲的发展轨迹17-19
- 第三节 网络神曲的典型特征19-23
- 第三章 网络神曲现象中的狂欢特质分析23-34
- 第一节 网络——狂欢的游戏载体23-24
- 第二节 创作者——草根们的颠覆性狂欢24-25
- 第三节 歪唱与翻唱——体裁修辞的狂欢25-27
- 第四节 歌词——狂欢快感的攫取27-30
- (一)身体符号与欲望本能27-29
- (二)自我加冕与脱冕29-30
- 第五节 旋律——狂欢仪式的抵抗30-32
- 第六节 图像——狂欢者的面具32-34
- 第四章 狂欢现象背后的技术动力和社会诱因34-40
- 第一节 网络神曲传播的媒介技术分析34-36
- (一)网络传播技术下的“赛博空间”34-36
- (二)数字媒介技术的应用36
- 第二节 网络神曲狂欢现象背后的社会诱因36-40
-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蔓延37-38
- (二)消费文化时代商业力量的推动38-40
- 第五章 网络神曲狂欢现象的文化思考40-44
- 第一节 从“祛魅”到“媚俗”——狂欢掩盖下的低俗化倾向40-42
- 第二节 从“抵抗”到“收编”——狂欢背后的逻辑悖论42-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8-49
- 致谢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昌勇;;网络生存的狂欢特质及意义指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杨亦军;《巴黎圣母院》的狂欢化渊源及其特征——兼论卡西姆多的狂欢化形象[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3 王道勇;;匿名的狂欢与人性的显现——对2006年网络集群事件的分析[J];青年研究;2007年03期
本文关键词:狂欢理论视野下的网络神曲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3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45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