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荫浏对近代音乐史学研究发展所作贡献探究
本文关键词:杨荫浏对近代音乐史学研究发展所作贡献探究
【摘要】:杨荫浏先生作为音乐界的著名人物,其在音乐界的影响可想而知。而综其一生可知,杨荫浏先生对近代音乐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其对音乐史学的研究这一方面。
【作者单位】: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关键词】: 杨荫浏 近代音乐 音乐史学 研究途径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杨荫浏在音乐方面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并至今为业内人士所称道自然离不开他对音乐的酷爱及潜心的钻研,而本文则主要从杨荫浏先生的生活经历讲起,着重从他对音乐史学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其对近代音乐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以便引导更多的后继者见贤思齐。一、以音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祖襄;一部仍具学术价值的“旧著”——谈杨荫浏先生的《中国音乐史纲》[J];中国音乐学;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李城;迟震;;梨乡唢呐乐班的田野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宋恩伟;;乐舞一体话六代 秦汉俗乐占先声——秦汉俗乐兴起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4 李为渠;;宋元时期的宫廷音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5 海君;;论“宰割辞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何晴利;;“乐府”始创年代辨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7 侯晓霞;;八十四调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 王萍;;论唐代琵琶诗之意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覃勤;;中国“乐”与“诗”的分合渊源及关系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孔静柳;;音乐节奏型命名的具体策略[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3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任飞;唐代太常、教坊乐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晓毅;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7 宋娟;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史料价值[D];吉林大学;2012年
8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9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国安;先秦乐政与乐教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阳;罗大佑歌词的文学与商业价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赵光强;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英霞;小说《金瓶梅》的音乐史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继荣;魏晋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初益辰;宋代宫廷音乐机构设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施冰青;福州十番音乐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牟菲;南朝吴声与吴地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荫浏;;音乐史问题漫谈[J];音乐艺术;198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培培;杨荫浏著《中国音乐史纲》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3年03期
2 董妍;;对音乐史学的回顾与反思[J];文教资料;2011年04期
3 刘东兴,余亲珍;谈开设中国音乐史课的必要性[J];衡水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4 乔建中;20世纪中国音乐学的一个里程碑──新解杨荫浏先生“实践─采集”的学术思想[J];人民音乐;1999年11期
5 冯文慈;《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历史性成就及其局限——在纪念杨荫浏先生诞辰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人民音乐;2000年01期
6 谭啸;;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史学传统[J];中国音乐学;2010年01期
7 向延生;也谈杨荫浏先生的“防范心态”[J];音乐研究;2000年02期
8 郑祖襄;中西音乐文化冲突中的音乐学选择——谈杨荫浏先生的学术思想[J];中国音乐;2000年02期
9 栾桂娟;世纪末的反思——杨荫浏百年诞辰感言[J];中国音乐学;2000年01期
10 宫宏宇;;杨荫浏的传教士老师——郝路义其人、其事考[J];中国音乐学;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丹;;北京智化寺京音乐[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2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3 郑祖襄;;词曲艺术中的“一曲多用”及其影响下的琵琶音乐[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赵晓岚;;论姜夔的音乐文学观及创作[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苗笛;;20世纪黑龙江音乐创作启示录[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6 张燕;;论“西安鼓乐”之“鼓”[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一○年)[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肖;杨荫浏与单弦牌子曲的那段缘[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张振涛;他的深度就是一个学科的深度[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伍国栋;一代国乐宗师 宏大思想文库[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4 伍国栋 南京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代国乐宗师 宏伟思想文库[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5 赵佐通;二泉映月是首什么曲子(完)[N];音乐周报;2001年
6 张萌;珍惜音乐文化遗产[N];人民日报;2002年
7 傅显舟(整理);“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纪要(上)[N];音乐周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张萌;抢救音乐文化遗产[N];音乐周报;2002年
9 涛声;阿炳密码的底色[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邵晓洁;两代学人 一部重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苗;中国新教赞美诗集《普天颂赞》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赵玉卿;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于韵菲;《愿成双·赚》谱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6 潘澜;席曼诺夫斯基音乐风格的演变轨迹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培培;杨荫浏著《中国音乐史纲》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之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颐;赤子心怀有隐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刘琼;改革开放三十年音乐美育思想谱系的梳理与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4 杨洁;汉魏、隋唐大曲结构及其差异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徐伟娜;反思意识下的探索与创见[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6 张颖;西安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的现状与变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丁璐;中国音乐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王利肖;《单弦牌子曲资料集》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9 彭璐涵;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史学研究“多重证据法”的成功运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10 张妤;中国传统音乐实地调查之本土路径探索[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564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564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