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作品看音乐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从文学作品看音乐的发展
【摘要】:文学与音乐自古以来就有很大的关系,音乐文学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把诗歌、词、曲、戏曲文本、歌剧剧本等等用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第二种是把音乐的元素融入到文学作品当中,例如描写歌唱以及乐器演奏技巧的文学作品。音乐对中国的文学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中国的很多文学作品例如诗经、楚辞、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等等都被加入了音乐的元素,这些文学作品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中国文学与音乐不可分割的关系。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分类号】:I0-05;J605
【正文快照】: 中国的音乐文学指的是与音乐有关的文学作品,与普通文学作品不同的是,音乐文学特别突出对作品音乐性的体现。普通的作品不是以音乐作为文学作品的核心的,但是在音乐文学作品当中,很好地体现出音乐的发展面貌。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学作品能够体现出不同的当时的音乐形态与音乐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性魁;;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和歌曲[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5期
2 王洪军;;中国古代音乐史:你应是怎样的一门学问——对学科性质兼及构建视野问题的思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孙孝良;;浅谈音乐与文学之比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程泓;;音乐审美与文学审美之间的关系研究[J];作家;2008年20期
5 段建新;;论音乐与文学作品的相伴共生性[J];作家;2011年02期
6 赵洋洋;;谈音乐中的文学性因素[J];作家;2011年1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蕊;;论中国古典文学与音乐的发展融合[J];长城;2011年10期
2 谢秋景;;文学与音乐的完美交融[J];芒种;2012年02期
3 祖捷;蒙昌敏;;论文学与音乐的互相影响与渗透[J];芒种;2012年10期
4 张锋锋;;文学与音乐在审美上的区别[J];芒种;2013年12期
5 鲁楠;;解析歌剧中音乐与文学的互渗及影响[J];青春岁月;2013年11期
6 郭文英;;浅议歌剧中音乐与文学的关系[J];作家;2012年12期
7 许双毅;;音乐视角下对文学作品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3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施继圣;贝里尼《清教徒》女主人公艾尔薇拉的形象塑造分析及声乐演绎探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2 肖雯;舒曼钢琴标题音乐作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海北;文学作品的音乐描写技巧探微[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2 吴毓清;中国古代音乐思想与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说一种传统音乐观[J];音乐研究;1987年03期
3 张晓农;传统文化审美视野下的声乐艺术审美观——兼及中西传统艺术的审美差异[J];音乐研究;2004年01期
4 于润洋;浪漫主义音乐——为《音乐百科全书》词条释文而作[J];音乐研究;2004年01期
5 潘晓彦;传统文学音乐质素的审美观照[J];求是学刊;2005年04期
6 潘晓彦;文学与音乐:艺术领域中的一对默契搭档[J];学习与探索;2005年04期
7 董艳菊;从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看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J];艺术探索;1997年03期
8 伊戈尔·贝尔扎,戴明瑜;浪漫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音乐[J];中国音乐;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保全;王青;;媒介形态变化与文学的嬗变——论文学的困境和出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王培基;文学语言特征的科学指数及其关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李爱华;;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试论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J];中州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任满收;;文学作品变形现象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3期
5 何其钦;;浅论档案与文学的关系[J];云南档案;2010年03期
6 鹿燕;试谈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情绪[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富强;语言、形象、意义及其关系[J];学术界;2000年02期
8 韩益睿;;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的关系[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洪孟良;意境是对意象概念的超越和扬弃——与叶朗先生商榷[J];学术界;2001年04期
10 曹家俊;试论艺术符号与人类文明的关系[J];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仁琮;;文学创作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童庆炳;;文学独特审美场域与文学人口——与文学终结论者对话[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毛庆耆;;文学创作实践过程的主观和客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陆绍兴;;诌议历史文化与写作[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秀娟;;一种语言的艺术——试论文学创作中审美距离的建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蓝犁;;社会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韩振江;;无限延伸的铁轨——在9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背景中再谈作家与生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高凯征(高楠);;文学的道德价值[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佴荣本;;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纷纷回应《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N];光明日报;2006年
2 潘智;按“三个代表”要求繁荣军队文学创作[N];解放军报;2001年
3 陈慧 河北省政协前副主席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不能一概而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格尔;批评为何左右不了文学创作[N];北京日报;2000年
5 古华城;文学创作的新闻效应[N];中国文化报;2002年
6 张平;文学创作的三个关键问题[N];山西日报;2004年
7 古耜;真诚比姿态更重要[N];文学报;2006年
8 王呈伟;少一点低俗 多一些责任[N];人民日报;2006年
9 佘丹清;文学创作中的情感控制问题[N];文艺报;2005年
10 张锐锋;文学和科学需要不断沟通[N];大众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斌;新时期文论价值取向历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夏秀;原型理论与文学活动[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王俊虎;梦想在泥泞中放飞:自由·自觉·自卑·自毁[D];兰州大学;2008年
6 吴钧;论中国译介之魂[D];山东大学;2008年
7 于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人文精神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金震海;20世纪初韩·中留日作家作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波;图像化时代与文学的后现代性[D];吉林大学;2006年
2 周静;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的互文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朱彦;文学创作与童心[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桑影影;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无意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司宁达;论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网络文学批评和理论的互动关系[D];山东大学;2007年
6 乔雪;文学与音乐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孔莉;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机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8 狄昱吟;无声的召唤——文学中的艺术空白[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严晓英;郭沫若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晓棠;审美经验辨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45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145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