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宋代俗乐:瓦子勾栏音乐

发布时间:2018-01-24 22:13

  本文关键词: 瓦子 勾栏 宋代 俗乐 诸宫调 音乐形式 经济文化 表演 雅乐 艺术形式 出处:《农业考古》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
[Abstract]:......
【作者单位】: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音乐之区分雅俗,实为文学区分雅俗之祖。中国音乐的乐曲系统明显呈两条线发展的趋势,以至于汉代专门设立乐府以搜集民间俗乐雅乐,则主要用于正规场合、宫廷豪宅及礼仪之事。汉唐至宋,法曲大乐盛行,然而俗乐之生命力,以及活动范围,则比雅乐更强更广,也更有影响。两宋的社会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国强;;宋代中原市民音乐活动概观[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江燕;两宋俗乐盛因初探[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张楠;;从宋代“瓦肆”市场看我国古代商业音乐文化[J];中国音乐;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李城;迟震;;梨乡唢呐乐班的田野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宋恩伟;;乐舞一体话六代 秦汉俗乐占先声——秦汉俗乐兴起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4 李为渠;;宋元时期的宫廷音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5 海君;;论“宰割辞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何晴利;;“乐府”始创年代辨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7 侯晓霞;;八十四调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 王萍;;论唐代琵琶诗之意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覃勤;;中国“乐”与“诗”的分合渊源及关系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孔静柳;;音乐节奏型命名的具体策略[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3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任飞;唐代太常、教坊乐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晓毅;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7 宋娟;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史料价值[D];吉林大学;2012年

8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9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国安;先秦乐政与乐教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阳;罗大佑歌词的文学与商业价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赵光强;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英霞;小说《金瓶梅》的音乐史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继荣;魏晋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初益辰;宋代宫廷音乐机构设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施冰青;福州十番音乐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颖;宋代休闲生活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龙登高;南宋临安的娱乐市场[J];历史研究;2002年05期

2 李纯一;中国古代杂技和音乐[J];音乐研究;1982年01期

3 刘勇;唐代到宋代音乐文化的变化是衰退还是转型[J];音乐研究;1991年01期

4 赵为民;宋代市井音乐活动概观[J];音乐研究;2002年04期

5 李咏敏;宋代民俗音乐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6 ;宋代歌妓的演唱与词乐的发展[J];中国音乐学;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祖光;;两村子PK[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1年02期

2 刘振修;;宋代的“瓦子”是什么场所?[J];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09期

3 陈薇;;宋代俗乐:瓦子勾栏音乐[J];农业考古;2009年04期

4 田青;;中国古代音乐史话 第七章 彩色的浪花(续)[J];音乐爱好者;1982年01期

5 杨丽;;再看宋代“瓦子”[J];音乐生活;2006年05期

6 韩伟;;瓦子的空间意义及其与宋代俗乐兴起之关系[J];文艺评论;2011年08期

7 马卡丹;;马卡丹散文二题[J];厦门文学;2006年07期

8 杨荣昌;华玉冰;;辽宁绥中县“姜女石”秦汉建筑群址瓦子地遗址一号窑址[J];考古;1997年10期

9 骆永林;;红波鱼[J];中国铁路文艺;2010年09期

10 范沛潍;略论北宋东京的百戏 [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伟;黄辉军;秦林;;奉节县瓦子坪滑坡的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A];2010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周兴涛;;宋代的武学博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袁冰;石东平;;试论宋代运气学说对方剂学的影响[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倪士毅;;繁华的南宋都城——临安[A];中国古都研究(第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83年

5 曲如意;孙文钟;;试析宋代史料笔记中医药学资料的研究价值[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尚虎珊;;宋代体育文化勃兴引出的启示[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文新;;宋代状元宰相梁克家述评[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田银生;;北宋东京街市的组构方式[A];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C];2001年

9 杨子华;;《金瓶梅》与《水浒传》方言的继承关系[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10 杨文秀;;北宋东京市民的夜生活[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波 通讯员 聂小平 尹冬玲;沸腾的瓦子院[N];恩施日报;2009年

2 记者 徐天宇;海城瓦子沟成为岫玉产销集散地[N];鞍山日报 ;2011年

3 记者 戴畅;王铁成到瓦子峪镇扶贫[N];锦州日报;2009年

4 刘俊 记者 南卫东;为国聚财终不悔[N];延安日报;2007年

5 李春光;演员的来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6 刘俊 记者 杜方远;黄龙县瓦子街镇用产业找市场[N];延安日报;2006年

7 杜宏芳 辽宁记者站 李淳元 胡长义;山沟里的绿色生态农家乐品牌[N];中国旅游报;2005年

8 姚树林 记者 王敏 刘晶;国家高速公路青(岛)兰(州)线宜川至瓦子街段开工建设[N];延安日报;2007年

9 刘俊 记者 王超;黄龙县瓦子街地税所落实“四抓”促廉政[N];延安日报;2006年

10 王松交;宋代五大名窑展的启示[N];中国旅游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刘缙;宋代正规军军事训练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雨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4 廖寅;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地域秩序[D];武汉大学;2005年

5 高楠;宋代民间财产纠纷与诉讼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6 陈战峰;宋代《诗经》学与理学[D];西北大学;2005年

7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陈志英;宋代物权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谭景玉;宋代乡村行政组织及其运转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骆瑞鹤;《毛诗叶韵补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淑芬;北宋东京勾栏瓦子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陈曦;论宋代市民音乐文化之消费[D];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

3 彭韬;宋代木版画中的民俗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马刚;宋代山水画空间形式分析[D];清华大学;2007年

5 莫军苗;宋代批评视野中的柳宗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丛迪;宋代书院教学管理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鹿军;宋代县级公吏职务犯罪考察[D];河北大学;2005年

8 刘慧;宋代两浙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王治华;宋代儿科文献学术成就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10 苗玉勤;试论宋代妇女的地位及其社会作用[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61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461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4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