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从《真腊风土记》看古代柬埔寨与云南少数民族佛教乐舞

发布时间:2018-05-27 21:05

  本文选题:《真腊风土记》 + 傣族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03期


【摘要】:距今七百多年前,周达观所撰《真腊风土记》对真腊国佛教文化景况如佛教教派、宫观特征、南传佛教仪式、仪式音乐活动以及相关民俗活动等,进行了迄今所见历史较为久远、材料较为详尽贴切的记录和梳理。经与今天云南傣、布朗、德昂等信仰南传佛教民族的同类音乐比较,彼此含有较多共性特征。在浩如烟海的汉文史籍里,这是继"骠国乐"之后的又一份对仪式及仪式乐舞作出详细记载的重要史料,有助于我们了解今天中国南传佛教乐舞文化的来龙去脉,对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史研究也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Abstract]:More than 700 years ago, Zhou Daquan wrote the book "the Story of the Land of Zhenla" about the Buddhist culture of Zhenla, such as Buddhist sects, temple features, southern Buddhist rituals, ritual music activities, and related folklore activities, and so on. Has carried on to see the history to date to be quite long, the material is more detailed and appropriate record and carding. Compared with the similar music of Yunnan Dai, Brown, Deang, etc. In the vast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his is another important historical record of ritual and ritual music and dance after "Biu Guo Yue", which helps us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uddhist music and dance culture in southern China today. It also has a very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South Asian Buddhism.
【作者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普艳;;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与越南的对外贸易[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2 阳阳;;外来族群影响下的东南亚妇女的经济角色:历史的探源[J];东南亚纵横;2011年02期

3 周中坚;历史上中柬交往的港口[J];东南亚;1988年Z1期

4 陈伟明;侯波;;20世纪以前的南洋华侨在中外饮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J];东南亚研究;2006年01期

5 黎道纲;;扶南民族族属探讨[J];东南亚研究;2007年05期

6 黎道纲;;参半国不在文单西北辨——论参半在尖竹汶[J];东南亚研究;2008年06期

7 梁志明;;试论古代东南亚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J];东南亚研究;2011年04期

8 吴圣杨;赵燕兰;;佛教与民间信仰的相遇——泰国《鬼妻》与中国《白蛇传》的比较分析[J];东南亚研究;2012年01期

9 何玉艳;;吴哥艺术中蛇王那伽的文化特征初探——吴哥那伽文化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大舞台;2010年10期

10 潘岳;;老挝的神与兽母题纹饰——老挝佛教纹饰研究系列之二[J];大舞台;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刚明;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2 阮登方;佛教戒定慧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锐;耀州瓷艺术图像比较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4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6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7 王璞;藏族史学思想论纲[D];云南大学;2002年

8 王晓帆;中国西南边境及相关地区南传上座部佛塔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闫彩琴;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越南华商研究(1640-1802)[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杨江涛;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少丰;宋代朝贡史实汇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鞠斐;机杼精工 大美无言[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康冰瑶;《异域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丹;两宋时期的铜钱外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洪芳;宋代对东南亚诸国的认识[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姜立刚;论泰国佛教的世俗化趋向[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邵天松;《法显传》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志平;泰国佛教的政治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符云云;晚清域外游记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徐强;魏晋南北朝广东佛教的传播与分布[D];暨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阳;西双版纳傣、哈尼、布朗族妇女的教育比较[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龚锐;南传佛教与原始宗教的并存及互通——西双版纳三村调查[J];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3 王国祥;“三尾螺”的毁灭[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4 故土;;布朗族的山康节[J];旅游纵览;2004年07期

5 肖永明;;云南上座部佛教巡礼[J];法音;2006年01期

6 冯永祺;饰华;;布朗山情深深[J];晚霞;2007年07期

7 冯永祺;;布朗山情深深[J];版纳;2007年01期

8 边际;傣文与巴利文[J];南亚研究;2003年02期

9 田玉玲;;“赕”与傣族南传佛教艺术关系解构[J];思想战线;2009年05期

10 邓殿臣;;现代傣族地区佛教[J];法音;199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军;;傣族封建法律制度初探[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2 瞿明安;;傣族、白族、基诺族文化适应机制的比较研究[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3 郑筱筠;;内敛与外显: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中国南传佛教[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逸平;;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基督教在佤族的传播及其影响——以临沧市沧源佤族为例[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曹成章;;傣族封建社会的形成[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6 颜思久;;布朗族农村公社的形成和特点[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7 张元庆;;傣族传统教育的作用和影响[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史荔;姚宇峰;史磊;褚嘉yP;;西南6个少数民族群体HLA单倍型分析[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9 杨鹤书;;布朗族怒族家长制家庭公社发展类型的比较[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10 彭朝忠;徐安顺;;傣族民间治疗疟疾验方录[A];《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傣医傣药专辑(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罗华庚;第二届布朗族发展论坛举行[N];云南日报;2007年

2 记者 杨凡;发放百万元旅游券[N];云南日报;2009年

3 郭金灿;施甸开发布朗族文化旅游圈[N];云南日报;2006年

4 张世辉;布朗族:濮人的一支[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许文舟;布朗族的特色菜[N];中国民族报;2003年

6 冯巧妹;布朗族文化构成及走向[N];云南日报;2000年

7 董国平;流光溢彩《金布朗》[N];文艺报;2006年

8 记者 赵碧华;芒市傣学学会成立[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熊丽;玉帕新委员:把祝福带到北京来[N];经济日报;2009年

10 解学来;岩保一家[N];中国民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玉玲;供奉与表达——傣族南传佛教艺术与“赕”的关系解析[D];云南大学;2010年

2 郗春媛;人口较少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程印学;清朝经营傣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刘晓巍;奘寺学童现象及其教育法规因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艾菊红;傣族水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刀伟;傣族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8 戴红亮;西双版纳傣语地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赵建忠;近现代西双版纳傣族经济政治研究(1840-1949)[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10 毕天云;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梓伊;云南傣族南传佛教文化圈域内传统舞蹈形态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2 王登云;傣族南传佛教艺术的美育功能[D];云南大学;2012年

3 曾琴;西双版纳傣族水井装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金宝;云南汉族、布朗族、傣族和哈尼族四个群体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5 杨雄;西双版纳寺庙教育对傣族学生发展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2年

6 朱琳;傣族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军;傣族生态文化及其法律保护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家具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陈园园;傣族贝叶档案在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视野下的发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43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943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8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