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18:03
本文关键词: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闵惠芬是新中国高等学府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在国内外乐坛上享有盛名的二胡演奏家,也是我国当代民族音乐的杰出代表。她集创作、教学、演奏于一身,是中国民族音乐得以继承发展的重要人物,是新中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在音乐理论方面,为了进一步挖掘二胡的旋律个性,拓展二胡演奏艺术的民族风格,她结合二胡自身的特点,深入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先后学习了京剧、昆曲、锡剧、越剧、川剧、黄梅戏、二人台和新歌剧等等,并向李慕良等一些名师学习求教,提出了“二胡声腔化”的理论。在创作方面,她根据“二胡声腔化”理论,移植改编的戏剧名家唱段《宝玉哭灵》、《逍遥津》、《洪湖主题随想曲》等二胡曲,极大地丰富了二胡演奏风格和艺术表现力,对二胡作品的创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演奏方面,闵惠芬首演了如《长城随想》、《江河水》、《新婚别》、《夜深沉》等大量优秀二胡作品,尤其是《长城随想》,闵惠芬运用自己高超的演奏艺术,结合自己的演奏特色,赋予了音乐作品以强烈的生命力,对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丰富与拓展当代二胡演奏艺术,有着重要的贡献。 对闵惠芬二胡艺术的研究,不仅对二胡艺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对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对音乐艺术和文化的发展都会有重大的启发。本文通过对闵惠芬的学习道路、“声腔化”移植改编作品以及其二胡演奏艺术的研究,总结其对民族器乐界的影响与贡献,从而总结其经验,为广大二胡爱好者提供理论参考,以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和演奏特点,,并为中国二胡艺术发展探寻出一条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闵惠芬 二胡声腔化 二胡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32.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引言10-11
- 第1章 闵惠芬及其学习道路11-16
- 1.1 闵惠芬的学习道路11-12
- 1.2 影响其二胡艺术的主要因素12-16
- 1.2.1 主观因素13-14
- 1.2.2 客观因素14-16
- 第2章 闵惠芬“声腔化”移植改编作品16-33
- 2.1 移植改编曲创作理论16-20
- 2.1.1 二胡“声腔化”理论及渊源16-18
- 2.1.2 二胡“声腔化”形成的条件18-20
- 2.2 “声腔化”移植改编代表作《宝玉哭灵》20-25
- 2.2.1 《宝玉哭灵》原越剧唱腔特点20-23
- 2.2.2 移植改编作品《宝玉哭灵》特点23-25
- 2.3 移植改编作品声腔化技法表现分析25-31
- 2.3.1 左手触弦发声技法25-29
- 2.3.2 右手作韵技法29-31
- 2.4 声腔化”移植改编作品的意义31-33
- 第3章 闵惠芬二胡演奏艺术33-49
- 3.1 二胡演奏基本技法特点33-40
- 3.1.1 揉弦、颤音、滑音33-37
- 3.1.2 慢长弓、快弓、颤弓37-40
- 3.2 二胡演奏的特色40-46
- 3.2.1 二胡演奏中的“情”、“气”40-42
- 3.2.2 二胡演奏中的“格”42-44
- 3.2.3 二胡演奏中的“韵”44-46
- 3.3 二胡演奏的舞台表演46-49
- 第4章 闵惠芬二胡艺术的启示49-53
- 4.1 扎根传统艺术49-51
- 4.2 追求技与艺的完美统一51-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楚俊;;论二胡演奏中的主体运动知觉[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栾桂娟;音韵美——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J];音乐研究;1992年01期
3 蒋青;我的爸爸蒋风之[J];人民音乐;2004年01期
4 王次p
本文编号:293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93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