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音乐分析
本文关键词: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音乐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G小调第一叙事曲》 曲式结构 艺术特征
【摘要】:《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肖邦创作的第一首从体裁名称作为钢琴曲目的作品,同时也标志着肖邦的钢琴创作已经走入了成熟阶段。肖邦在总体结构的构造中,采用了奏鸣曲式的构想,并融合了变奏性和回旋性特征,从而在结构上实现了自由性,这是一个大胆的创造,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本文通过对《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曲式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挖掘肖邦在创作过程中采用的一些创新技巧和音乐音乐结构,其在调性布局上的改革是一次伟大的创新。
【作者单位】: 洛阳理工学院师范部;
【关键词】: 《G小调第一叙事曲》 曲式结构 艺术特征
【分类号】:J624.1
【正文快照】: 在音乐发展过程中,叙事曲由于历史时期的差异性,所以它的别称也存在差别。在12-13世纪中叙事曲成为法国社会中吟唱诗人的一种惯用的体裁;而13-15世纪期间,叙事曲在法国则演变为一种附带有迭句的歌曲,当时的叙事曲综合了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同时也增添了赋有戏剧性的人物对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荃;;肖邦钢琴g小调第一叙事曲简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祖平;论肖邦《g小调叙事曲》主题—动机贯穿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本治;黄锦培;;香港道教醮事音乐曲式结构的变体技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Z1期
2 唐宁,,唐艺;从俚曲音乐的曲式结构感情色彩析它的艺术特色[J];蒲松龄研究;1996年02期
3 韩焱;;试析罗忠昒《第三弦乐四重奏》(上)[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吴春福;;论奏鸣原则在罗忠昒两首弦乐四重奏曲式结构中的体现[J];音乐创作;2007年04期
5 李晓红;;清流客家山歌艺术性管窥[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年02期
6 杨正君;;析斯克里亚宾《第二钢琴奏鸣曲》及其曲式结构的自由性[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陈惠玲;;调式调性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作用[J];音乐创作;2010年04期
8 朱国昌;;钢琴演奏中的呼吸规律探究——音乐本体视角[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赵复泉;唐代大曲结构辨[J];中国音乐学;1991年04期
10 宁文婷;《二泉映月》的演奏分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艺文;;曲式结构小析——格里格抒情钢琴小品《即兴圆舞曲》OP.47NO.1[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2 张娟;;柯达伊匈牙利民歌主题变奏曲《孔雀飞》分析研究[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刘冬云;;高校音乐专业键盘和声技术训练之我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闫路迅;;宝鸡察^衾諿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吟诗与歌曲创作[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6 马卫星;;音乐心理学在大学审美教育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裴丽;;浅论高师视唱练耳课的学科综合性[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8 胡丹丽;;和声教学的三个侧重——“和声与曲式”课程教学的探索[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居宗泽;;谈谈音乐欣赏的教学体会[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闫琛;;浅议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培英;土族歌舞的魅力[N];青海日报;2007年
2 徐玺宝;力当学高为师 践行身正为范[N];音乐周报;2007年
3 程兴旺;直觉“给出”情为重 感悟“兴寄”意更丰[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王洛;山西民间锣鼓享誉全国[N];山西政协报;2006年
5 王颖;音乐曲式学良师益友[N];音乐周报;2007年
6 夏侯晓昱;站在巨人的肩上[N];音乐周报;2005年
7 记者 叶华 通讯员 屈万宝;秭归人优美精彩的花鼓舞[N];湖北日报;2006年
8 陶世群;民歌创作要以“民”为本[N];音乐周报;2006年
9 王真 李娟;让“开花调”开得更艳[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陈瑜;在荒原上踏出的小径[N];音乐周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春福;罗忠昒后期现代风格的音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2 汪胜付;梅西安最后六部管弦乐作品的创作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3 傅显舟;音乐剧歌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卢璐;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6 唐小波;约翰·亚当斯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冶鸿德;汉斯·维尔纳·亨策交响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8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丹红;亨利·迪蒂耶管弦乐作品《蜕变》创作技术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10 李涛;陈怡交响乐作品中的“多重结构”解读[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莉;河南板头曲音乐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2 权英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3 谢秋菊;浅析贝多芬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特色[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佳;浅析卡巴列夫斯基24首钢琴前奏曲OP38[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5 陶思佳;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演绎比较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6 符方泽;混合与递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7 王晖;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中的作曲技法[D];山西大学;2007年
8 韩俊毅;论舒曼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及其演奏要点[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9 燕飞;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与西方作曲技法的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10 李兰晶;丁善德两首新疆舞曲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75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575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