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遵化马坊岭村吴家古曲的调查与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09:33
本文关键词:河北遵化马坊岭村吴家古曲的调查与初步研究
【摘要】: 遵化市位于河北省境内,从目前所存文化遗址来看,遵化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君子口遗址中,出土的有象腿骨化石、马牙化石、刮削器和植物化石等等,这表明在一万年以前遵化就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古代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种类繁多的各种民间艺术,源远流长。 吴家古曲就诞生在遵化市堡子店镇的马坊岭村,1915年由道教音乐大师鲁诚真手抄,工尺谱记谱,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了。 目前对吴家古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要是河北省文化厅在2007年出版的《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一书中,对一小部分曲目进行了归纳整理,还缺乏对其相关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和整理,本文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从民族音乐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对吴家古曲的历史渊源、地理环境和生存现状等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研究,希望能对吴家古曲的传承与保护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对吴家古曲的地理环境与马坊岭村的历史沿革做了简要的介绍。 第二部分,吴家古曲的历史渊源与音乐本体研究,首先对其历史渊源做了详尽的阐述,又对古曲谱进行了谱本解读,并对古曲数目进行统计,还介绍了乐器与乐队的构成以及个别曲目的翻译,从音乐方面了解古曲的特征。 第三部分,吴家古曲的传承、活动及社会功能,对主要传承人和传承方式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吴家古曲在庙会、春节、婚丧嫁娶等活动中的演出情况以及其所起到的社会作用。 第四部分,吴家古曲的生存现状、分析及保护发展,通过实地考察对吴家古曲的生存现状进行描述,并总结了几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吴家古曲流传的更加久远。
【关键词】:吴家古曲 传承 生存现状 保护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前言9-14
- 一、研究现状10-12
- 1、吴家古曲研究现状10
- 2、目前对工尺谱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0
- (1) 源流探析研究10
- (2) 音乐本体研究10-11
- (3) 保护传承研究11-12
- 3、目前在笙管乐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12
- 二、创新之处12
- 三、运用的主要方法及研究进程12-14
-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14-18
- 第一节 地理环境14-16
- 第二节 历史沿革16-18
- 第二章 吴家古曲的历史渊源与音乐本体研究18-33
- 第一节 “造笙华室”创始人及简介18-20
- 第二节 吴家古曲的渊源及乐班构成20-24
- 一、吴家古曲的渊源20-21
- 二、吴家古曲及乐班介绍21-24
- 第三节 音乐本体研究24-33
- 一、吴家古曲的谱本解读24-27
- 二、乐曲数目的统计及结构27-28
- 三、乐器与乐队构成28-30
- 四、个别曲目的音乐形态特征分析30-33
- 第三章 吴家古曲的传承、活动及社会功能33-50
- 第一节 吴家古曲的传承33-45
- 一、传承人的研究33-42
- 二、传承方式42-44
- 三、小结44-45
- 第二节 吴家古曲的演出活动及社会功能45-50
- 一、演出活动45-47
- 1、庙会45
- 2、春节45-47
- 3、婚丧嫁娶47
- 二、社会功能47-48
- 三、小结48-50
- 第四章 吴家古曲的生存现状、分析及保护发展50-54
- 第一节 生存现状及分析50-52
- 一、与文化变迁的关系50-51
- 二、当地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51
- 三、后继乏人51-52
- 四、地方各部门保护不到位52
- 第二节 保护发展52-54
- 一、保护措施52-54
- 结语54-55
- 附录一55-57
- 附录二57-59
- 参考资料59-62
- 后记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青;;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福建艺术;2006年03期
2 黄翔鹏;;工尺谱探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3 臧艺兵;曾侯乙编钟与工尺谱——工尺谱来源再探[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4 蔡际洲;可持续发展:中国音乐学的新课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工尺谱之特色及其它(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李健正;论工尺谱源流(为庆祝中国福建南音研究会成立而作)[J];交响.西安音院学报;1985年03期
7 李石根;中国古谱发展史上一次重大改革——泛论工尺谱的产生及其形成过程[J];交响.西安音院学报;1985年03期
8 薛艺兵;从冀中“音乐会”的佛道教门派看民间宗教文化的特点[J];音乐研究;1993年04期
9 刘富琳;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承特征[J];音乐研究;1999年02期
10 冯光钰;;传承发展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的最好保护[J];音乐研究;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964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64460.html